問題詳情

41 古典詩歌常藉時空的變化,寄寓內心的感慨。下列選項,何者未使用此一表現手法?
(A)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B)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C)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D)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8284
統計:A(1337),B(124),C(96),D(241),E(0)

用户評論

【用戶】徐可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只有空間、距離

【用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地特四等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我看不出來C可以幫忙解釋嗎?

【用戶】一定要考上,加油!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補充(C):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詩意在厭惡征戰,為喪身塞外的將士鳴冤,鞭笞統治者的征戰政策。首二句敘述悲壯慷慨的激戰場面,表現了將士的忠勇;後二句筆鋒一轉,逼出詩意。詩人匠心獨運,把“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聯繫起來。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個“可憐”,一個“猶是”,虛實相對,榮枯迴異,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劇力量與強烈的藝術效果。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slover/post/1322767699

【用戶】小佑子-繼續準備司特四等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杜秋娘<金縷衣:寄寓應珍惜時光、把握當下之意。C陳陶<隴西行:以征夫已成枯骨而春閨猶夢懷思為對比,表達反戰之情。D杜甫<客至:以花徑蓬門今日特為客至而掃、而開,寄寓客之尊貴及自己待客之誠。

【用戶】小佑子-繼續準備司特四等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杜秋娘<金縷衣>:寄寓應珍惜時光、把握當下之意。C陳陶<隴西行>:以征夫已成枯骨而春閨猶夢懷思為對比,表達反戰之情。D杜甫<客至>:以花徑蓬門今日特為客至而掃、而開,寄寓客之尊貴及自己待客之誠。

【用戶】131499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想問D有「寄寓內心的感慨」嗎?個人認為好像只有時空變化而已?

【用戶】一定要考上,加油!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補充(C):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詩意在厭惡征戰,為喪身塞外的將士鳴冤,鞭笞統治者的征戰政策。首二句敘述悲壯慷慨的激戰場面,表現了將士的忠勇;後二句筆鋒一轉,逼出詩意。詩人匠心獨運,把“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聯繫起來。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個“可憐”,一個“猶是”,虛實相對,榮枯迴異,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劇力量與強烈的藝術效果。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slover/post/1322767699

【用戶】一定要考上,加油!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補充(C):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詩意在厭惡征戰,為喪身塞外的將士鳴冤,鞭笞統治者的征戰政策。首二句敘述悲壯慷慨的激戰場面,表現了將士的忠勇;後二句筆鋒一轉,逼出詩意。詩人匠心獨運,把“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聯繫起來。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個“可憐”,一個“猶是”,虛實相對,榮枯迴異,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劇力量與強烈的藝術效果。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slover/post/1322767699

【用戶】小佑子-繼續準備司特四等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杜秋娘<金縷衣>:寄寓應珍惜時光、把握當下之意。C陳陶<隴西行>:以征夫已成枯骨而春閨猶夢懷思為對比,表達反戰之情。D杜甫<客至>:以花徑蓬門今日特為客至而掃、而開,寄寓客之尊貴及自己待客之誠。

【用戶】131499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想問D有「寄寓內心的感慨」嗎?個人認為好像只有時空變化而已?

【用戶】徐可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A)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看完整詳解

【用戶】小佑子-繼續準備司特四等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杜秋娘<金縷衣>:寄寓應珍惜時光、把握當下之意。C陳陶<隴西行>:以征夫已成枯骨而春閨猶夢懷思為對比,表達反戰之情。D杜甫<客至>:以花徑蓬門今日特為客至而掃、而開,寄寓客之尊貴及自己待客之誠。

【用戶】一定要考上,加油!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補充(C):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詩意在厭惡征戰,為喪身塞外的將士鳴冤,鞭笞統治者的征戰政策。首二句敘述悲壯慷慨的激戰場面,表現了將士的忠勇;後二句筆鋒一轉,逼出詩意。詩人匠心獨運,把“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聯繫起來。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個“可憐”,一個“猶是”,虛實相對,榮枯迴異,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劇力量與強烈的藝術效果。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slover/post/1322767699

【用戶】131499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想問D有「寄寓內心的感慨」嗎?個人認為好像只有時空變化而已?

【用戶】一定要考上,加油!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補充(C):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此詩意在厭惡征戰,為喪身塞外的將士鳴冤,鞭笞統治者的征戰政策。首二句敘述悲壯慷慨的激戰場面,表現了將士的忠勇;後二句筆鋒一轉,逼出詩意。詩人匠心獨運,把“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聯繫起來。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個“可憐”,一個“猶是”,虛實相對,榮枯迴異,造成震憾人心的悲劇力量與強烈的藝術效果。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slover/post/1322767699

【用戶】小佑子-繼續準備司特四等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杜秋娘<金縷衣>:寄寓應珍惜時光、把握當下之意。C陳陶<隴西行>:以征夫已成枯骨而春閨猶夢懷思為對比,表達反戰之情。D杜甫<客至>:以花徑蓬門今日特為客至而掃、而開,寄寓客之尊貴及自己待客之誠。

【用戶】131499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想問D有「寄寓內心的感慨」嗎?個人認為好像只有時空變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