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0. 袁枚《隨園詩話》曾說:「詩貴翻案。」所謂「翻案」,是以大家所熟知的典故、成語、詩句等為前提或假設,在詩文中,經過一番比較,刻意將其推翻,另立新說的一種作法。以下詩歌何者不是以此法寫成?
(A)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無題〉)
(B)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C)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陳剛中〈陽關詞〉)
(D)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劉希夷〈白頭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3921
統計:A(149),B(301),C(366),D(55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時節/節氣比較

用户評論

【用戶】呂佳欣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原典:東漢劉晨尋仙女不著,怨恨蓬山遙遠。《幽明錄》翻案:暗示自己與心上人本來就存在阻隔,現在會合希望更加渺茫。(B)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原典:古代神話傳說東方"日所出處"的神木扶桑,其境渺茫難尋。翻案:敬龍的家鄉還在扶桑的東頭再東頭,寫其遠不可即與神秘。(C)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原典:君子做事情只要嚴肅認真而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禮儀,那麼,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翻案:用於送別朋友,要把各地的人都當成是兄弟。(D)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松柏摧為薪、滄海桑田→意思沒變,都是比喻世事無常,變化很快。以上是查資料整理+自己解釋有錯誤還請各位老師多指教"<

【用戶】yu81emm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C)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用戶】Yeh(絕不販賣詳解)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C)選項並不是翻案「四海之內皆兄弟」,而是翻案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將「感傷」翻案為「豁達」。

【用戶】王語檣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其實不太懂,ABC推翻的地方在哪裡?不是都只有延續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