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四十六、 《禮記˙中庸》:「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所謂「壹戎衣」的意思是:(A)誅滅強大的殷國(B)第一次出兵攻打殷商(C)一穿上盔甲(D) 一件軍服

【評論內容】谓一穿上戎装。或云,“衣”当作“殷”,谓一用兵而胜 殷 。一,亦作“ 壹 ”。《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 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 纣 。”

【評論主題】91. 擴大溝通系統與替代性溝通(簡稱AAC)由符號(symbol)、輔具(aid)、技術(technology)、策略(strategy)四項要素組成,「使用眼控滑鼠」屬於哪一項組合要素?(A)符號

【評論內容】

輔具:嚴重溝通困難者,無法使用身體一部份來完成溝通,所以需使用設備來傳達,如:溝通簿、電子溝通儀器/電腦

技術:如何使用溝通輔具的方法,如:替代性的鍵盤、觸控式螢幕、頭杖、嘴杖、手杖、頭控滑鼠、眼控滑鼠、雷射棒、手寫板等

【評論主題】62.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研究自我實現,他發現人們在不同場合,可能會因為與深愛的人重逢、欣賞美好事物或自然美景時,體驗到某種充滿敬畏、幸福甚至極樂,這種神秘的體驗,係指下列何者?(A

【評論內容】(A)銘印:一種特殊的學習行為,對於特定刺激訊息的學習過程發生的次數很少,甚至僅需要發生一次,就會對動物個體產生終生的行為影響,且銘印通常有階段性的因素

【評論主題】激勵是行政的重要作為,而需求層次理論又是激勵的重要理論。下列關於需求層次理論的說明何者正確? (A)下一層級達成後方能進入上一層級(B)獲得他人的尊重、認可與讚賞,代表自我實現需求(C)安全需求優於生

【評論內容】馬斯洛認為,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以後,高層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為行為的重要決定因素。七種需要是按次序逐級上升的。當下一級需要獲得基本滿足以後,追求上一級的需要就成了驅動行為的動力。但這種需要層次逐漸上升並不是遵照“全”或“無”的規律,即一種需要100%的滿足後,另一種需要才會出現。事實上,社會中的大多數人在正常的情況下,他們的每種基本需要都是部分地得到滿足。

【評論主題】65.下列有關「目標導向」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A)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會減低學業成就(B)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也稱精熟目標(mastery goal),老師

【評論內容】

c36. 近年有關學習目標的研究將目標由二元論、三元論、四元論,甚至於已有六元論的說法。下列何者為六元論中所增加的目標? (A)趨向表現目標 (B)逃避精熟目標 (C)逃避自我目標 (D)趨向精熟目標

 

表現

精熟

自我

他人

趨向

趨向表現目標

趨向精熟目標

趨向自我目標

趨向他人目標

逃避

逃避表現目標

逃避精熟目標

逃避自我目標

逃避他人目標

【評論主題】69.下列有關青少年憂鬱症的敘述何者正確?(A)低落的情緒、無法專心、失眠或嗜睡,以及不可控制的負面思考持續兩天以上,是判斷憂鬱症很重要的指標(B)臨床上發現只要正確適當用藥,再加上周遭重要他人支持,

【評論內容】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乃一術語指包含海馬體(Hippocampus)及杏仁體(Amygdala)在內,支援多種功能例如情緒、行為及短期記憶的大腦結構。

【評論主題】50.「新課程的計畫是否實際發生?」,此問題屬下列何項課程評鑑的問題?(A)價值比較(B)價值理想(C)工具性價值(D)決定價值。

【評論內容】

評鑑在課程發展中的價值

一.診斷或價值理想: 藉由評鑑可診斷課程是否符合理想? ex. 如何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二.修正的價值: 藉由評鑑可進行課程修正

三.課程的內在價值: 藉由評鑑可以認定課程的價值是什麼? ex. 什麼是良好的課程目標

四.價值比較: 將評鑑的課程和其他課程做比較,可得知現行課程的狀況

五.判斷結果的價值: 藉由評鑑可確定課程達成目標的程度

六.選擇與決定的價值: 藉由課程方案間的比較評鑑,有助於選擇或做課程決定

看了各項發現一.診斷或價值理想和三.課程的內在價值是比較容易搞混

整理前面幾位老師的資料歸納出一.診斷或價值理想的關鍵主詞是"學生"三.課程的內在價值的關鍵主詞是"內容"

當然這種歸納方式還是太粗糙...

【評論主題】某位研究者以「教學方法」為自變項,「學業成就」為依變項,但又發現是因為不同的教學方法引起不同的學習歷程,不同的學習歷程才導致不同的學業成就,研究者遂將「學習歷程」納入研究設計之中,在此研究中「學習歷程

【評論內容】調節變項:又稱「次級依變項」。原本研究者所關心的是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但有時自變項和依變項的關係,會受另一個變項的影響而改變,此時那個影響的變項就是「調節變項」。

【評論主題】「唯實論」的教育思潮主張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視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A)康米紐斯 (B)裴斯塔洛齊 (C)盧梭 (D)柏拉圖。

【評論內容】更正上一個留言~~B是18~19世紀,但其教育哲學是源自於17世紀的感官唯實論

【評論主題】「唯實論」的教育思潮主張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視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A)康米紐斯 (B)裴斯塔洛齊 (C)盧梭 (D)柏拉圖。

【評論內容】希臘時代                           中古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十七世紀Plato觀念主義(理性) ----> 唯實論------>人文主義(形式主義)----> 理性主義Aristotle實在主義(經驗)-->唯名論------------------------------------->唯實主義--> 經驗主義 (反對人文主義)中古世紀由觀念主義演變而成的"唯實論"英文為realism17世紀的"唯實主義"英文也為realism意思是如果沒有提供年代或其他特徵的話,realism可以為唯實論也可以是唯實主義所以單看題目第一個條件:唯實論是無法答題的而後題目又給第二個條件: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可知題目問的並不是中古時期的唯實論,因為此時期的唯實論...

【評論主題】39. 「任何個人或群體對事實所持有的觀念,都具有相等的重要性,因此沒有誰是專家,或是誰的觀念更應該被接受,知識的形成,是經由個體在歷史與文化情境中創造而來的」,這是何種建構主義者的主張?(A)訊息處

【評論內容】

激進建構主義的典型代表是Von Glasersfeld和Steffe,其中,Von Glasersfeld提出,激進建構主義的兩條基本原則:第一,知識不是通過感覺或交流而被個體被動地接受的.而是被認知主體主動地建構起來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因此沒有誰是專家,或是誰的觀念更應該被接受)第二,認識的機能是適應自己的經驗世界,幫助組織自己的經驗世界,而不是去發現本體論意義上的現實。Von Glasersfeld認為世界的本真與主體的經驗難以達成一致,人們無法去探索世界而獲取真知,只能仰仗主體的感覺經驗來認識和解釋世界,而知識經驗的累積是靠主體建構的結果。為了適應不斷擴展的經驗,個體的圖式會不斷進化,所有的知識都是在這種個體與經驗...

【評論主題】司馬遷著《史紀》一百三十篇,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本紀有十二篇,以帝王為中心,其中未曾即帝位者為〈項羽本紀〉(B)司馬遷史記確立了正史體裁,為紀傳體之祖。(C)世家各篇以〈孔子世家〉為首,列傳各篇以

【評論內容】本篇名為《吳太伯世家》,記載了吳國從開國祖先吳太伯遠避荊蠻(約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至吳王夫差亡國(前473),長達一千二百年的一部興亡史。通過本篇,我們清晰地瞭解到吳國由弱而強、又由盛而衰的完整歷程。篇中再現了吳楚、吳越以及吳與中原諸侯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也反映了吳國內部統治階級之間的王室鬥爭和君臣齟齬。     在本篇中,司馬遷用「皮裡陽秋」的史筆,寓論斷於敘事之中,歌頌了吳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權力避位讓國的高風亮節,無疑是對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勢喋血殘殺的一種嘲諷和反撥。同時,通過描繪公子光弒王僚的歷史場面,正面揭露和鞭撻了吳國王族成員之間同室操戈以謀王位的殘忍行徑。並且,通過對伍子胥盡...

【評論主題】「唯實論」的教育思潮主張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視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A)康米紐斯 (B)裴斯塔洛齊 (C)盧梭 (D)柏拉圖。

【評論內容】更正上一個留言~~B是18~19世紀,但其教育哲學是源自於17世紀的感官唯實論

【評論主題】「唯實論」的教育思潮主張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視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A)康米紐斯 (B)裴斯塔洛齊 (C)盧梭 (D)柏拉圖。

【評論內容】希臘時代                           中古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十七世紀Plato觀念主義(理性) ----> 唯實論------>人文主義(形式主義)----> 理性主義Aristotle實在主義(經驗)-->唯名論------------------------------------->唯實主義--> 經驗主義 (反對人文主義)中古世紀由觀念主義演變而成的"唯實論"英文為realism17世紀的"唯實主義"英文也為realism意思是如果沒有提供年代或其他特徵的話,realism可以為唯實論也可以是唯實主義所以單看題目第一個條件:唯實論是無法答題的而後題目又給第二個條件: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可知題目問的並不是中古時期的唯實論,因為此時期的唯實論...

【評論主題】39. 「任何個人或群體對事實所持有的觀念,都具有相等的重要性,因此沒有誰是專家,或是誰的觀念更應該被接受,知識的形成,是經由個體在歷史與文化情境中創造而來的」,這是何種建構主義者的主張?(A)訊息處

【評論內容】

激進建構主義的典型代表是Von Glasersfeld和Steffe,其中,Von Glasersfeld提出,激進建構主義的兩條基本原則:第一,知識不是通過感覺或交流而被個體被動地接受的.而是被認知主體主動地建構起來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因此沒有誰是專家,或是誰的觀念更應該被接受)第二,認識的機能是適應自己的經驗世界,幫助組織自己的經驗世界,而不是去發現本體論意義上的現實。Von Glasersfeld認為世界的本真與主體的經驗難以達成一致,人們無法去探索世界而獲取真知,只能仰仗主體的感覺經驗來認識和解釋世界,而知識經驗的累積是靠主體建構的結果。為了適應不斷擴展的經驗,個體的圖式會不斷進化,所有的知識都是在這種個體與經驗...

【評論主題】司馬遷著《史紀》一百三十篇,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本紀有十二篇,以帝王為中心,其中未曾即帝位者為〈項羽本紀〉(B)司馬遷史記確立了正史體裁,為紀傳體之祖。(C)世家各篇以〈孔子世家〉為首,列傳各篇以

【評論內容】本篇名為《吳太伯世家》,記載了吳國從開國祖先吳太伯遠避荊蠻(約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至吳王夫差亡國(前473),長達一千二百年的一部興亡史。通過本篇,我們清晰地瞭解到吳國由弱而強、又由盛而衰的完整歷程。篇中再現了吳楚、吳越以及吳與中原諸侯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也反映了吳國內部統治階級之間的王室鬥爭和君臣齟齬。     在本篇中,司馬遷用「皮裡陽秋」的史筆,寓論斷於敘事之中,歌頌了吳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權力避位讓國的高風亮節,無疑是對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勢喋血殘殺的一種嘲諷和反撥。同時,通過描繪公子光弒王僚的歷史場面,正面揭露和鞭撻了吳國王族成員之間同室操戈以謀王位的殘忍行徑。並且,通過對伍子胥盡...

【評論主題】15.下文是有關中國詩歌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大多為春秋時代的民間歌謠,充滿浪漫的色彩(B)到了漢代則有樂府詩的產生。樂府原為官署名稱,任務在採集民間歌謠,後

【評論內容】(A)內容分為風雅頌,所以並不只有民間歌謠,還有諸侯朝會或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的二雅與國風的許多詩篇有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百姓思想感情。(B)樂府詩要押韻

【評論主題】8. 小智每次總是遲到。導師告訴他:「如果你能每天準時到校,我送你一樣禮物」。之後,小智偶爾準時到校,但因為未達標準,所以得不到禮物。最後,小智連偶爾準時到校都不再出現。依據行為改變的原理,下列何者可

【評論內容】

我覺得給予獎勵的標準不明確耶!!

有可能是

1.每天準時,一個禮拜後給予獎勵

2.每天準時,一個月後給予獎勵

3.每天準時,一個學期後給予獎勵

......以此類推

不過題目有講:因為未達標準,所以得不到禮物

所以最好的答案還是A

雖如此還是認為題目敘述不完善

【評論主題】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第六條規定,每學年開學後多久,班級教師應協助成立班級家長會,並提供其相關資訊?(A) 一週(B) 二週(C) 三週(D) 四週

【評論內容】

最佳解有錯喔

學校應於每學期開學前一週至開學後三週內,舉辦家長日,介紹任課教師及學校相關行政人員,並說明有關班級經營計畫、教學計畫、學生學習計畫或其他相關事項。學校得舉辦學習成果檢討會或發表會,邀請家長參加。

開學二週內                              班級家長會

開學前一週~開學後三週內    舉辦家長日

開學一個月內                                  全校家長代表大會

【評論主題】15.下文是有關中國詩歌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大多為春秋時代的民間歌謠,充滿浪漫的色彩(B)到了漢代則有樂府詩的產生。樂府原為官署名稱,任務在採集民間歌謠,後

【評論內容】(A)內容分為風雅頌,所以並不只有民間歌謠,還有諸侯朝會或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的二雅與國風的許多詩篇有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百姓思想感情。(B)樂府詩要押韻

【評論主題】8. 小智每次總是遲到。導師告訴他:「如果你能每天準時到校,我送你一樣禮物」。之後,小智偶爾準時到校,但因為未達標準,所以得不到禮物。最後,小智連偶爾準時到校都不再出現。依據行為改變的原理,下列何者可

【評論內容】

我覺得給予獎勵的標準不明確耶!!

有可能是

1.每天準時,一個禮拜後給予獎勵

2.每天準時,一個月後給予獎勵

3.每天準時,一個學期後給予獎勵

......以此類推

不過題目有講:因為未達標準,所以得不到禮物

所以最好的答案還是A

雖如此還是認為題目敘述不完善

【評論主題】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第六條規定,每學年開學後多久,班級教師應協助成立班級家長會,並提供其相關資訊?(A) 一週(B) 二週(C) 三週(D) 四週

【評論內容】

最佳解有錯喔

學校應於每學期開學前一週至開學後三週內,舉辦家長日,介紹任課教師及學校相關行政人員,並說明有關班級經營計畫、教學計畫、學生學習計畫或其他相關事項。學校得舉辦學習成果檢討會或發表會,邀請家長參加。

開學二週內                              班級家長會

開學前一週~開學後三週內    舉辦家長日

開學一個月內                                  全校家長代表大會

【評論主題】40. 質性研究法在抽樣時,常會選擇可以讓研究者獲得最多了解的樣本,即為下列何種抽樣方法?(A)叢集抽樣(B)立意抽樣(C)分層隨機抽樣(D)滾雪球抽樣

【評論內容】

(A)叢集抽樣→研究(調查)對象在抽樣時以某種自然或人為的叢集, 如對學生抽樣以一個班為單位, 如勞動力調查以一個戶為單位. 也就是說: 不是以被調查對象為基本抽樣單位去抽樣, 而是以叢集為對象抽樣.

(B)立意抽樣→根據調查人員的主觀經驗從總體樣本中選擇那些被判斷為最能代表總體的單位作樣本的抽樣方法。

(C)分層隨機抽樣→ 將母體按照某些特性,分成數個不重疊的組群,這些組群即稱為層,而再由各層分別抽取樣本。

(D)滾雪球抽樣→利用樣本尋找樣本,亦即利用樣本之滾雪球方式或輻射力抽取樣本。如都市中之原住民抽樣。使用時機:可用於當樣本不易取得時,或針對特殊族群之調查。例如,要研究退休老人的生活,可以清晨到公園去結識幾位散步老人,再通過他們結識其朋友,不用很久,你就可以交上一大批老年朋友。

【評論主題】32.在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過程中,評鑑人員將課程試用結果提供給課程設計人員,作為課程改進的參考。此種做法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鑑?(A) 交流評鑑(transaction evaluation)(B) 真實評

【評論內容】

交流評鑑:所謂交流評鑑,是指提供課程力案;寅驗或試用的資料給予課程設計人員,它強調課程設計人員和評鑑人員之間不斷的互動。採這個途徑的評鑑人員,重視課程設計人員需要的滿足,因此關注特定的課程設計情境及其中存在的問題。交流評鑑具備的最大優點,在於它能符合課程設計人員對於資料的需要。不斷提供回饋來修訂課程力案。但是這個途徑可能過度強調特殊情境的需要,因而限定了課程方案普遍應用的可能性。

【評論主題】23. 二十世紀有一派哲學反對實徵主義把科學經驗分析方法及因果解釋法則應用到社會科學探究中,而忽略主體性之考量。它主張以人類主體性為基點來建構生活世界之意義,強調自我省察、批評及人際關係互為主體性溝通

【評論內容】

詮釋學:基本理論

重視事務發展的歷史特質,及各種事物皆受其過去發展情形而建構現在,並以外來引導現在。強調詮釋者的主體意識與歷程,也尊重被詮釋者的生命意義。主張設身處地從整體環境中,掌握生命的脈絡。詮釋對象以「意義」為主,重視意義的客觀性及主觀性的互動關係。

>>詮釋學注重詮釋者的主體(題目:以人類主體性),並重視互動關係,運用在教育上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掌握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意義

現象學的思想重點

(一)存而不論

事物的真實意義,不應由人類對其下判斷,應讓事務本質呈現它自己(也就是不要用哲學的臆測或是科學的推論)。

(二)意向性

意向乃由能思的主體出發(主觀) ,而將思考指向所思(客觀)。在此能思與所思的結合促成主客體...

【評論主題】46.黃老師為三年一班新任的班導師,剛開學上課時,黃老師要求小明拿出課本唸課文,小明不僅沒有拿出課本,還帶頭找幾個同學開始聊天,請問小明的行為很可能屬於德瑞克斯(R. Dreikurs)所提出的那一項

【評論內容】

以Rudolf Dreikurs 的觀點,來說明兒童出現問題行為時,會依序出現的目標類型:

一、 獲得注意:當教師糾正其問題行為時,學生常會停止行為而後重複,此時老師會覺得困擾。

二、 尋求權力:當教師糾正其問題行為時,學生常會拒絕停止行為或是增加了行為,此時老師或許覺得受到威脅。

三、 尋求報復:當教師糾正其問題行為時,學生常會變得暴力或敵對,此時老師或許覺得受到傷害。

四、 表現無能:當教師糾正其問題行為時,學生常會拒絕合作、參與或互動,此時老師或許會覺得有無力感。

【評論主題】15. 教育行政的系統理論中的開放系統重視計畫、成果導向,把努力的重心放在哪裡?(A)未來 (B)全體 (C)決策 (D)檢討

【評論內容】

五、系統理論的論點

系統理論的論點是從系統的特性衍生而來,強調整體、生態與權變等觀念。

(一) 重視整體性與科際性

系統理論重視整體性,教行人員必須具有整體性的想法,應與其他次級系統及其超級系統密切合作,不可各行其是。

系統理論因重視整體性,故特別強調科際性(cross-disciplinary)的方法,重視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系統的問題。

(二) 強調前瞻性與未來導向

系統生存於不可回溯的時間序流裡,故系統理論強調前瞻性與未來導向。

(三) 重視行事的計畫性與系統性

系統有衰亡的趨勢,所以生存不是一件「自然的事」,是有賴我們有計畫地去規劃與追求的。有計畫的方法也就是有系統的方法,是一套經過精心設計的處事程序。

(四) 強調產...

【評論主題】21.青少年有時說一套做一套,例如:青少年可能抱怨兄弟姊妹擅闖其房間、未經允許拿走東西,卻忽視自己也常未經同意使用父母房間或拿走東西。根據艾爾肯(D. Elkind)的理論,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傾向?(

【評論內容】

艾爾楷(Elkind)認為青少年自我中心有下列四大特徵: (1)想像觀眾(imaginary audience):由於過高的自我意識會使青少年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

(2)個人神話(personalfable):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情感與獨特性(3)假裝愚蠢(pseudo):大智若愚的表現(4)明顯的偽善(apparent hypocrisy)。 (一)想像的觀眾: 青少年過度專注於自己,他們認為別人也會特別專注於他(她)的外表以及行為, 青少年一直想像自己是演員,而有一群「觀眾」在注意著他們的儀表和行為,他們是觀眾注意的焦點,由於這是憑空想像的情況,因此青少年就好像是魚缸中的金魚成為大家欣賞的對象。 「想像的觀眾」此種自我中心主義的產生與青少年對思想的思考能力有關。他們除了能思考自...

【評論主題】17.德雄常在課堂中帶頭起哄,影響班上的學習活動。許老師為了不讓德雄帶頭起哄,刻意指派德雄擔任風紀股長,協助管理班級秩序。德雄為了維持班級秩序,自己的問題行為也有所改善。許老師的做法,較符合下列哪一效

【評論內容】

一樓講錯了吧@@是個體的兩種情緒相互抑制,不是不同個體相互抑制

交互抑制,

這概念是行為學派的學者 Wolpe 於1962年發展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人在同一時空中,只能存有一種行為傾向』這樣看起來很抽象,可以用這例子來瞭解,如在同一個時空中,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既興奮又平靜,此時,也就表示『興奮』和『平靜』是交互抑制的,此時間地點,有興奮就沒有平靜,反之亦然。因此治療者可以透過此概念,即可利用各種方法設計獲得平靜來抑制興奮的出現。另外像是『放鬆』也可用來抑制『恐懼』、『焦慮』等等。

【評論主題】20. 智能障礙兒童在學習方面的特徵,下列何者錯誤?(A)外控的人格特質(B)長期記憶能力拙劣(C)對學習具有失敗預期(D)不善於組織學習材料

【評論內容】記憶力缺陷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9)認為智能障礙學生在短期記憶力上的缺陷與不會使用有效的介入策略有關,但其在長期記憶方面的能力則和正常人相似。b92.智能障礙學生的記憶力在哪一方面較會顯現困難? (A)長期記憶 (B)短期記憶 (C)中期記憶 (D)以上皆是線上測驗: /item-92.%E6%99%BA%E8%83%BD%E9%9A%9C%E7%A4%99%E5%AD%B8%E7%94%9F%E7%9A%84%E8%A8%98%E6%86%B6%E5%8A%9B%E5%9C%A8%E5%93%AA%E4%B8%80%E6%96%B9%E9%9D%A2%E8%BC%83%E6%9C%83%E9%A1%AF%E7%8F%BE%E5%9B%B0%E9%9B%A3%EF%BC%9F%28A%29%E9%95%B7%E6%9C%9F%E8%A8%98%E6%86%B6%28B%29%E7%9F%AD%E6%9C%9F%E8%A8%98%E6%86%B6%28..-26662.htm#ixzz4KiJgKh8...

【評論主題】46. 下列有關學齡兒童性別分化發展特徵的描述何者正確?(A)性別刻板化較為嚴格(B)玩具的性別偏好強烈(C)性別刻板化較不嚴格(D)沒有明顯的性別偏好

【評論內容】嬰幼兒時期,關於性別發展可以分為三個不同,卻又彼此相關的發展課題。   1.「性別認同」:知道自己是個男生還是女生。   2.「性別角色」:知道男孩應該是什麼樣子,女孩應該是什麼樣子。   3.「性別分化行為」:可以發現男孩喜歡玩騎馬打仗,女孩喜歡玩扮家家酒。 

【評論主題】6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別強調「適性揚才」的理念,認為教育必須根據學生不同資質與需求給予協助,以發揮其潛能而能自我實現,這也才符合社會正義的真諦。請問此種教育理念與下列何種正義理論較為一致?(A)

【評論內容】en將「能力」定義為一個人能夠擁有某種東西,或者能夠去做某些事, 但這個說法顯然不同於資源如何被公平分配的問題(AS: 2)。因此,所謂的「能力均等 (equality of capability )並不是從形式或程序的立場來思考正義問題, 能力取向主張唯有人們能夠擁有各種不同選擇的可能性,並有能力去選擇 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生活,這樣才是真正的自由,而這也才足以展現主體的「能動性」。據此,能力也就可以被解釋為能夠去實踐各種有價值的行動,或者 是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AS: 3) 。顯然,當社會被賦予提供每一個人有能力 實現幸福的責任,這便意味著某些基本能力應該為所有人共同分享,人們也有 自由與能動性來進行選擇,只要人們能夠將能力之功能作用真正付諸實現,這便體現了社會正義。

【評論主題】50.有關性別平等教育之能力指標出現在 100 年新公布的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中的哪一領域?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特殊需求領域中之性別教育 (B)特殊需求領域中之社會技巧(C)特殊需求領域中之生活管理

【評論內容】特殊需求課程大綱乃根據「新修訂完成高中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所編輯之配套措施之一,以便教師能根據學生之各項特殊需求選取其中之課程大綱與能力指標,作為個別化教育計畫課程規劃與執行之參考依據。 生活管理領域(102年01月)職業教育領域(102年01月)社會技巧領域(102年01月)學習策略領域(102年01月)領導才能領域(102年01月)情意課程(102年01月)創造力課程(102年01月)定向行動領域(102年01月)點字領域課程(102年01月)溝通訓練領域課程(102年01月)動作機能訓練領域課程(102年01月)輔助科技應用領域課程(102年01月)...

【評論主題】2. 根據維高斯基(Vygotsky)的論點,下列哪一項是協助人類認知發展最重要的因素?(A)情緒 (B)思想 (C)知覺 (D)社會行為

【評論內容】

回樓上,一個是社會文化,一個是社會行為,我認為並不衝突

【評論主題】18. 以下列各種評鑑模式實施課程之評鑑時,何者會最強調課程設計或實施人員在評鑑過程中的參與?(A)CIPP (B)鑑賞與批評 (C)回應式 (D)抗詰式

【評論內容】下列教育評鑑取向或模式中,何者主張應由實施教育方案的現場當事人員辦理自我評鑑? (A)CIPP評鑑 (B)教育鑑賞與批評 (C)彰權益能評鑑 (D)回應式評鑑。

【評論主題】57. 林老師在月考後發現學生成績低落,便對自己的教學策略、資訊媒體運用和出題技巧進行反省,謀求改善之道。這種教學反省是屬於哪一層次的教學反省?(A) 程序性 (B) 技術性 (C) 實踐性 (D)

【評論內容】

類題:

B21. 當幼兒學習成效不彰,教師反省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是否契合帅兒的生活經驗。此時,這位教師的反省層次乃為下列何者? (A)技術的反省 (B)實際的反省 (C)批判的反省 (D)敘述的反省

略為歸納,我認為區分技術性與實際性反省的關鍵字如下:

技術性反省:反省策略,技巧,教科書,資訊媒體(硬體設備)

實際性反省:教學內容,方法

若有錯誤煩請各位老師不吝指正。

【評論主題】50.學習低成就者須接受補救教學,依據教育部最新的規定,下列何者是學習低成就?①參加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篩選追蹤輔導轉銜試辦計畫學校,其學生經評量系統標準化測驗結果,百分等級未達百分之35 者。②未參加攜

【評論內容】

105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五、實施對象:

(一)一般學習扶助學校(以下簡稱一般扶助學校)

1、一至四年級學生:兼具

2、及身分弱勢二項條件者。

(1)學習低成就條件:

一年級學生:經學校學習輔導小組認定屬學習低成就者。但人數以不超過就讀班級人數之百分之三十為原則。

二至四年級學生:篩選測驗結果,國語文、數學或英語任一科有不合格之情形者。

(2)身分弱勢條件:

原住民學生。

身心障礙人士子女。 

外籍、大陸及港澳配偶子女。

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學生及免納所得稅之農工漁民子女。

隔代教養及失功能(包括單親)之家庭子女。

身心障礙學生:經學校學習輔導小組認定受輔可提升學業成就者。

3、五至九年級學生:

(1)篩選測...

【評論主題】15.下文是有關中國詩歌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大多為春秋時代的民間歌謠,充滿浪漫的色彩(B)到了漢代則有樂府詩的產生。樂府原為官署名稱,任務在採集民間歌謠,後

【評論內容】(A)內容分為風雅頌,所以並不只有民間歌謠,還有諸侯朝會或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的二雅與國風的許多詩篇有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百姓思想感情。(B)樂府詩要押韻

【評論主題】91.庫寧(Jacob Kounin) 認為,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具有「轉換順暢」(transition smoothness) 的能力,下列哪一項對於「轉換順暢」現象的敘述是正確的?(A) 轉換順暢就

【評論內容】(A)經營一節課的能力除了轉換順暢之外,還需要專業知識的運用、班級氣氛、教學方法......等等(B)轉換時間佔15%的班級時間

【評論主題】14.依據特殊教育法第11條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得設特殊教育班,其辦理方式何者不包括在內?(A)集中式特殊教育班(B)不分類資源班(C)分散式資源班(D)巡迴輔導班。

【評論內容】特教班:就是所謂的集中式或自足式班級,在一般學校中,把身心障礙的學生聚集成一班上課,通常師生比率是一比四。分散式資源班:是指提供特殊教育學生資源服務,由特教教師協助特教學生適應普通班的教學活動。學生大部分課程與時間在普通班與一般學生一起學習,如有必要,部分時間至資源班接受資源班教師的補救教學或輔導

【評論主題】14.《越縵堂日記》:「紅燭溫爐,手注佳茗,異書在案, 朱墨爛然。」所描述的情境與下列敘述何者相同? (A)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B)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C)少年聽雨

【評論內容】

李商隱的七言絕句《花下醉》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感傷,美的消逝、人生聚散、光陰短暫,這一切的沉痛的悲哀,都源自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永恆的渴望。

【評論主題】26.郭老師在評量學生口語表達時,認為外貌較佳者,口語表達通常較好,因此傾向給外貌較佳者較好的分數,此種評量的缺失被稱為下列何者?(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趨中偏誤 (D)邏輯謬誤

【評論內容】月暈效應:以個人表現推論邏輯謬誤:以個人特質推論外貌較佳屬個人特質故為邏輯謬論個人認為這樣定義的話就滿好解的ex:B24.小明月考常名列前茅,因此,級任老師雖未任教「藝術與人文」領域,但他仍認為小明在該領域也會表現優異。此種現象屬於下列何者? (A)邏輯謬誤 (B)月暈效應 (C)霍桑效應 (D)強亨利效應月考表現是個人表現故答案為月暈A周大通的司長認為其學識甚佳,因此推論周員工作績效必定傑出,這位司長最主要的考績謬誤類型為何? (A)邏輯謬誤(B)比較謬誤(C)年資謬誤(D)類我謬誤這題選項雖然沒有月暈效應誘答,但是從題目可看出,學識乃個人特質,並不是一種表現,故答案為邏輯謬誤另外還有細分一種謬誤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評論主題】2. 下列對於皮亞傑(J. Piaget)與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認知發展論相似之處的描述,何者錯誤?(A)他們都主張道德認知是發展出來的(B)他們都認為道德認知發展有一定順序(C)他們

【評論內容】

推10樓

柯伯格採「綜合性判斷」考量考量多方面;皮亞傑採「個人意志」、「相對立場」判斷。

皮亞傑自律期:自律期又稱合作道德(morality of cooperation)。開始於八、九歲相當於小學中年級。這階段的兒童在道德判斷上,不僅會衡量後果,更會考慮動機,道德相對觀取代道德現實觀,所以又稱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此期的兒童不再盲目遵從權威感,認為不合理的就應該修改。此期的兒童嘗試開始以理性選擇道德規範的確切性與可行性,也會注意到人我之間平等互惠的道德原則;而且受到懲罰時,會替自己辯護。故皮亞傑的他律是以自身的立場去考慮人我之間公平的道德原則。柯柏格則是給予兒童兩難問題,兒童做綜合性的價值判斷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其實就是問解釋論的研究範疇,題目滿爛的題意不清,但刪去法還是勉強可以選

【評論主題】8. 小智每次總是遲到。導師告訴他:「如果你能每天準時到校,我送你一樣禮物」。之後,小智偶爾準時到校,但因為未達標準,所以得不到禮物。最後,小智連偶爾準時到校都不再出現。依據行為改變的原理,下列何者可

【評論內容】

我覺得給予獎勵的標準不明確耶!!

有可能是

1.每天準時,一個禮拜後給予獎勵

2.每天準時,一個月後給予獎勵

3.每天準時,一個學期後給予獎勵

......以此類推

不過題目有講:因為未達標準,所以得不到禮物

所以最好的答案還是A

雖如此還是認為題目敘述不完善

【評論主題】83.在實施智力測驗時,教師未遵守時間限制,讓每一位受試者延長 5 分鐘時間作答,這將造成受試者智力的測量有誤差存在,此種誤差稱為什麼?(A)隨機性誤差(B)非系統性誤差(C)系統性誤差(D)累進誤差

【評論內容】

如果會影響每個人系統性誤差(忘記,考卷漏字,晚下課等等)

如果是個人因素只影響個人非系統性誤差(吃壞肚子,能力不好)

【評論主題】15. 對下引二詩的解說,正確的選項是:甲、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羅隱〈鸚鵡〉)乙、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脩

【評論內容】

請問B為何不行?感覺也可以通,甲詩勸自己不要說得太明白,不是一種無法發聲的惋惜嗎?乙詩被困在官場,故惋惜無法在林間自在發聲.

【評論主題】64. 張老師任教於特教班,為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於某天的下午帶著班上的學生一起到學校附近的麵店用餐,記錄每一位學生完成點餐的過程,以上這種評量屬於何種評量方法?(A)真實評量 (B)功能性評量 (C

【評論內容】C39.對特殊兒童問題行為的評量,可以先用何種方式來瞭解行為可能的原因,再進一步發展適當的處理方案?(A)工作分析 (B)檔案評量 (C)功能性評量 (D)生態評量

【評論主題】32.依程序論(Proceduralism)倫理學的原理來進行道德教學,應該強調以下哪一項重點?(A)強調道德實踐的順序性 (B)用理性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分析道德規範的適切性(C)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評論內容】

推樓上

認知論:認為道德判斷可以客觀地或相當客觀地進行。又分為四派,每兩派的觀點類似:   

(1)快樂論與功利主義(hedonism and utilitarianism):這兩派看重生命價值,以此作為道德價值判斷的規準。道德判斷的依據包括幸福、公平、正義、公道、自由、自律、義務等原則。   

(2)程序論與規範論(proceduralism and prescriptivism):此兩派認為道德判斷著重道德的「規約性」(prescriptivity)和「可普遍性(或普效性)」(universalizability)。道德判斷依據道德原則的理智的討論與程序來作決定。

故答案為(B)用理性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分析道德規範的適切性

【評論主題】《文心雕龍‧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

【評論內容】(D)曹丕認為「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不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故劉勰認為這是「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的原因請問為什麼是"魏文之才,洋洋清綺。"??這不是在形容曹丕的詩文風格嗎@@??

【評論主題】52. 下列哪一個對適性輔導行政與配套系統是錯誤的敘述?(A)是適性輔導相關活動計畫、執行、考核的行政系統(B)主要提供給學生自我與多元的生涯覺察、試探的活動機會(C)學生從多元活動中提升自我效能,產

【評論內容】適性輔導涵義與目的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基於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理念,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適性輔導服務系統,包括: 一、適性輔導行政與配套系統,提供生涯活動的探索。 二、生涯發展教育課程教學系統,進行生涯能力的教學。 三、生涯輔導諮商系統,解決生涯困擾學生的問題,進行小團體輔導或個別諮商。高級中等學校生涯輔導人力與服務項目高級中等學校適性輔導服務人力,其服務的項目有: 一、行政人員:規劃執行適性輔導相關活動,如友善校園、優質教學、服務學習、生涯電影欣賞、國際教育旅行、校外教學、社團活動、才藝競賽、運動競技、工讀、生涯達人講座、大專校院參訪、大專校院營隊、大專校院博覽會、職場體驗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