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關於「行」的說明,何者錯誤:
(A) 是駢文
(B)又名「歌行」
(C)是樂府詩
(D)流行於魏晉到唐代時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39627
統計:A(3777),B(328),C(1001),D(79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駢文的定義、陽湖派、駢體文之介紹

用户評論

【用戶】Yee Wen KO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樂府詩(歌行體)的「特色」:◎  標題:歌、行、弄、吟、唱、辭、怨、曲、謠、調、引、操......。例如:長干行、琵琶行、短歌行、遊子吟、渭城曲、長恨歌、春閨怨、子夜秋歌....。◎  每句字數不限,句法參差、可長可短 ;通篇句數亦不設限。(以五言較為凸出,漢代樂府中尚未有純粹的七言。)◎  用韻平仄皆可,偶數句必須押韻,可以換韻。◎  無須調平仄。◎  無須對仗。◎  多入樂,可歌可誦。(以歌「曲調」為主,「辭 」視歌而變化)。◎  多民間作品,少數為士大夫所作。 

【用戶】Woolaaaaaa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駢文-非韻文樂府-韻文

【用戶】m,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樂府詩(1) 民間歌謠+貴族歌謠+樂工歌謠(2) 後世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為樂府(3) 風格貴遒勁,較顯露(4) 放情長言為「歌」,步驟馳騁為「行」,後漸無嚴格區別而合「歌行」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