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能忍小忿而就大謀」是下列哪篇文章的主旨
(A)顏斶說齊王
(B)留侯論
(C)管仲論
(D)讀孟嘗君傳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41813
統計:A(118),B(1317),C(160),D(22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古中常見「歸」字之解釋、文眼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主題〈留侯世家〉原案(太史公)〈留侯論〉翻案(蘇軾)圯上老人陳述世人以為圯上老人為「鬼物」圯上老人是志在抗秦的隱君子 圯橋授書圯上老人考驗張良,認為他「孺子可教」,才授與兵書,助他成為王者師。(意在書)圯上老人磨練張良忍功,確認他過關,才稱許他「孺子可教」,授書並非圯上老人重點。(其意不在書,在教其能忍)張良功業因得〈太公兵法〉,而佐劉邦得天下因能忍,且以忍影響劉邦,使其得以定天下張良狀貌貌如女子,與其志氣不相稱子房外柔內剛,正見其「能忍」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1. 釋題:本文是作者根據《史記》〈留侯世家〉所寫的一篇歷史人物評論。留侯,即張良,與蕭何、韓信並為漢初三傑,為漢初輔佐高祖劉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為韓人,當秦滅韓之時,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鐵椎狙擊秦始皇於博浪沙(今河南省博浪縣),事敗不成,乃匿名逃亡。後楚漢相爭時,子房運籌帷幄,輔佐漢高祖打敗項羽,事成不居功,自請封於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2. 文體:翻案性質的史論 3. 出處:東坡全集 4. 背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二十五歲,應制科考試,本文為其進論之一。 5. 主旨:東坡此篇就史記所載張良曾於...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留侯論〉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