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莊子.胠篋》)依上文所述,其主旨應該是:
(A)強調大道作用無所不在,既在聖人亦在盜跖
(B)調侃聖人之道並非真實,雖利天下亦害天下
(C)指出跖之所為看似為盜,實際卻是聖人事業
(D)說明人性本來無善無惡,聖凡之別懸於一念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43213
統計:A(103),B(160),C(20),D(78),E(0)

用户評論

【用戶】kris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翻譯:盜跖的手下問他說:「盜賊也有"道"嗎?」盜跖說:『怎麼會沒有!道可是無所不在的。先知能預知未來,而大盜卻能預先猜出房裡財物的收藏處,這種「知」與先知是一致的;大盜在偷東西的時候一馬當先,這和兩軍交戰時向前衝鋒的將士一樣,堪稱為「勇」;偷完東西最後才出來,也就是在保護同伴不受逮捕,這就是講義氣的「義」;判斷情況,以決定能否下手去偷,這則是「智」的表現;把偷來的贓物公平的分給同伴,叫做「仁」。如果不具備「聖、勇、義、智、仁」這五種美德,則稱不上是強梁!』這樣看來,好人如果沒有得到「聖人之道」就無法立足於社會,而盜跖沒有得到「聖人之道」就無法行竊於鄉里;然而,畢竟天下好人少而壞人多,所以聖人對天下的好處反而不如他對天下的為害了。

【用戶】陳威成

【年級】

【評論內容】好難懂喔…

【用戶】5138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回2F我自己的解釋是,因為好人壞人都遵守著聖人之道在做事而壞人又多於好人所以做壞事的多於做好事的結論:聖人之道這套理論,對天下的危害有利(B)調侃聖人之道並非真實,雖利天下亦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