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4.指導學生辨別媒體提供資料的正確性,避免被媒體資料所誤導的教育,稱之為
(A)價值澄清教育
(B)識讀教育
(C)文宣傳播教育
(D)公關行銷教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19604
統計:A(543),B(488),C(129),D(3),E(0)

用户評論

【用戶】甄古錐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教育部指出,今年9月高一生入學適用的「公民與社會」新課綱,將新增「人權」、「媒體識讀」、「文化位階」、「自我成長」等單元;以高一上為例,新課綱與舊課綱差異度達到8成。教育部指出,人權是民主國家重要指標,這個議題貫穿高一、高二必修的公民與社會課程;如馬英九總統去年5月14日在駐台使節見證下,簽署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宣示台灣人權保障與國際接軌,就是高中生需了解的內容。此外,新課綱在人權部分,還將討論「人權理念的發展與歷程」、「我國與國際社會常見的人權議題」,如兒童、婦女、愛滋病患、移民和國際難民、住民自決、媒體報導侵犯隱私等,其他主題包括「校園內的人權問題」、...

【用戶】盧天才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識讀教育  ----  指導學生辨別媒體提供資料的正確性,避免被媒體資料所誤導的教育

【用戶】書真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選項b應該叫做「媒體識讀教育」,又是一個「為了不要讓大家發現答案,而出了一個不好的選項」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