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顏氏家訓.慕賢》)根據本文,影響少年學習的主要因素是:
(A)立定發展志向
(B)親近良師益友
(C)制定嚴格家規
(D)多向他人請益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42001
統計:A(325),B(8332),C(87),D(101),E(0)

用户評論

【用戶】劉柏良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人在年輕之時,精神性情尚未定型,只要和所相處的人親密交往,就會受到薰陶濡染,一言一笑一舉一動,就算沒有存心去學,但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會與其相似了。何況是操守德行和技藝本領這些比較容易學習的東西呢?因此常與好人相處,就像進入洋溢著芝蘭之香的房室,時間久了,自己也會變得滿身芳香;常與惡人相處,則如同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久了,自然也會染上臭味。

【用戶】元 圓圓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芝蘭鮑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用戶】obaila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善人居,.....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久而自臭也。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42 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 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 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關於本段落的解讀,下列何者有誤? (A)芝蘭,比喻良善的朋友。鮑魚,比喻邪惡的朋友 (B)聖賢難得,本當及時仰慕學習,然而年少交友,必須審慎選擇對象 (C)熏漬陶染,意謂煙燻、醃漬、燒陶、染布。環境學習,潛移默化,自然生成,難以回復 (D)墨子悲於染絲,意味人應保持樸實無華的本心,可免於進入人群中,被社會的大染缸所汙染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5 年 - 105年原住民族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