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中國人性論的主張,會影響教育的方向和手段,以下敍述何者為非?
(A)孟子主張性善,故教育須啓發人性之四端仁義禮智。
(B)荀子主張性惡,故教育須積善,以禮樂化性成偽。
(C)王充批判天人感應說,故在教育上具批判精神而無法成就文化傳統。
(D)告子主張性無善惡,提出人性如水之就下,故教育要順性而為。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82177
統計:A(23),B(83),C(502),D(446),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彤彤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也就是中性。孟子說性善,荀子說性惡,告子也說性,但說性無善不善。孟子說仁義,告子也說仁義,但說仁內義外。孟子得不動心,知言,養氣;告子也得不動心,也說言、說氣。可見告子與孟子,是相近的不同學派。

【用戶】黃 泰益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中國人性論的主張,會影響教育的方向和手段,以下敍述何者為非? (D)告子主張性無善惡,提出人性如水之就下,故教育要順性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