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 班哲明在劍齒虎課程(Benjamin, 1939)提到學校為了教警覺性,要學生學抓魚;為了鍛鍊學生力氣,要學生學用棍打馬;為了培養學生勇氣,要他學嚇跑老虎的技巧。但這個社會的溪水早已乾涸,馬和老虎也已消失殆盡。請問班哲明利用這個故事想要說明課程設計的何種概念?
(A)符合社群文化
(B)確認目標與活動關係
(C)加入實作活動
(D)反映學生與社會需求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26087
統計:A(1),B(1),C(2),D(19),E(0)

用户評論

【用戶】衛斯理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 劍齒虎課程(SabernTooth Curriculum)是Benjamin於1939年所提出。劍齒虎在距今約2萬年前已完全地滅絕殆盡,牠擁有一對鋒利如軍刀般的上犬齒,此乃牠的註冊商標;然而,由其所遺留的化石痕跡,再加上古生物學家根據牠的骨骼大小、結構,並參照現代貓科動物所塑造出來的復原景象,不難想像當時牠是何等凶猛威武,憑藉懾人的利齒,令其他動物望之喪膽。Benjamin指出,學校為了教警覺性,要學生學抓魚;為了鍛鍊學生力氣,要學生學用棍打馬;為了培養學生勇氣,要他學嚇跑老虎的技巧,但是這個社會的溪水早已乾涸無存,馬和老虎也已消失殆盡。Benjamin用這則故事用以說明課程應要能反映學生的需求和社會變遷。nn  故爾,課程設計是連續不斷的發展與更替過程,倘若以舊思維處理未來的新課程,便會形成學習者學到過時的課程內容,無法適應時代的潮流,此種課程即稱「劍齒虎課程」,亦即課程如同劍齒虎般,過去很凶猛(如同過去的課程),但卻無法適應現有的環境而滅亡或被淘汰。(引自黃政傑,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