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大同與小康〉:「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可由下列《論語》何句之記載找到端倪 
(A)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B)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C)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D)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25274
統計:A(551),B(1486),C(630),D(16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孔子理運大同、孔子理運大同

用户評論

【用戶】畢杏臣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本節選自《禮運》。《禮運》全篇主要記載了古代社會政治風俗的演變,禮的起源、內容以及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內容,表達了儒 家社會歷史觀和對禮的看法。又,孔子追求大道,嚮往大同世界,進而制禮作樂。但由『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這句話看出孔子想表達" 內涵應重於形式",大概就是對魯國目前環境嘆氣(不滿意)的地方吧? 

【用戶】ZERO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B)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帛】ㄅㄛˊ [名] 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絹帛」、「帛畫」。

【用戶】瑯琊閣的學徒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選項的翻譯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一定要怎樣做,也沒有一定不要怎樣做,只要合理,便依從去做。」網址查詢: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c/chin_c_a4/chin_c_a4_7.htm

【用戶】畢杏臣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本節選自《禮運》。《禮運》全篇主要記載了古代社會政治風俗的演變,禮的起源、內容以及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內容,表達了儒 家社會歷史觀和對禮的看法。又,孔子追求大道,嚮往.....

【用戶】ZERO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B)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帛】ㄅㄛˊ [名] 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絹帛」、「帛畫」。

【用戶】108TTL免稅店實習生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選項的翻譯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一定要怎樣做,也沒有一定不要怎樣做,只要合理,便依從去做。」網址查詢: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c/chin_c_a4/chin_c_a4_7.htm

【用戶】畢杏臣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本節選自《禮運》。《禮運》全篇主要記載了古代社會政治風俗的演變,禮的起源、內容以及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內容,表達了儒 家社會歷史觀和對禮的看法。又,孔子追求大道,嚮往.....看完整詳解

【用戶】ZERO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B)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帛】ㄅㄛˊ [名] 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絹帛」、「帛畫」。

【用戶】免稅店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選項的翻譯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一定要怎樣做,也沒有一定不要怎樣做,只要合理,便依從去做。」網址查詢:http://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c/chin_c_a4/chin_c_a4_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