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具有「微言大義」功能的典籍
(A)易經
(B)春秋經
(C)詩經
(D)周禮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11003
統計:A(104),B(914),C(81),D(28),E(0)

用户評論

【用戶】吳欽雄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春秋筆法,又稱微言大義,指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彙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據說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後世作者為了闡述孔子的思想,撰寫了專門的著作以解釋《春秋》的內在涵義,特別是其中涉及禮的一些細節。這種作法被稱為微言大義[1]或者春秋筆法,被中國古代的傳統所褒揚。宋歐陽修組織編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大量運用春秋筆法。錢大昕云:「《春秋》,褒貶善惡之書也。」朱熹認為《春秋》並無表示褒貶之義的所謂書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