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在以「教師道德觀」為主題的研習活動中,關於「道德」的涵義,林老師將其表述為:「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的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 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林老師的道德觀最接近哪一種道德理論?
(A)效益論
(B)心理利己論
(C)倫理利己論
(D)社會契約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31208
統計:A(1097),B(259),C(790),D(3673),E(0)

用户評論

【用戶】Chen Ros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社會契約主張: 個人融入政治社會是透過一個相互同意的過程,當中,個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規則,並接受相應的義務,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種類的傷害。

【用戶】winniewagor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倫理利己主義主張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應該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心理利己主義認為人自我關懷是一個「事實」,而倫理利己主義則認為利己是屬於「應然」的問題。換句話說,心理利己主義認為人不可能做不利於己的行為,因為這是人的天性,所以任何利人不利己的行為,都是非理性或愚昧的;倫理利己主義則主張人可能做出利人不利己的行為,只是這樣的行為違反道德要求,因為道德上要求人們應該從事的行為是:對自己最終是有利的行為。

【用戶】Jonatha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所以社會契約論跟效益論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嗎?也就是說都是彼此(社會)的利益,但是社會契約論藥都遵守,而效益論不用嗎?

【用戶】一天一蘋果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from sticktoit99 小六下 (2016/03/01) 倫理利己主義心理利己主義每個人都應該(ought)僅僅追求自己的利益確信人們事實上(in fact )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人們應該自利,所以我們的鄰人不應該有仁愛之舉人們是自利的,因此我們的鄰人將不會有任何仁愛之舉對道德的斷定,或者是對事物應該的存在方式的斷定對人性的斷定,或者是對事物存在方式的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