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下列那一個學者的課程主張,會偏向去關注為孩童規劃未來的生活
(A)巴比特(J.F.Bobbitt)
(B)泰勒(R. W.Tyler)
(C)史騰豪斯(L.Stenhouse)
(D)勞頓(D.Lawton)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98923
統計:A(2549),B(391),C(733),D(567),E(2)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哲學派的理論課程(兒童本位的課程)、【目標模式】-巴比特、【目標模式】-泰勒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Bobbitt提倡「活動分析法」,透過成人活動的調查,並且詳細分析教育目標,以作為決定課程範圍的依據。

【用戶】Chang Chao Sh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巴比特(Bobbitt)在1918年出版的「課程」一書,可說是第一部有系統地專門討論課程設計的著作,他提供了課程研究的科學方法。巴比特所提出的課程理論,是以生產為中心,以社會為導向,採用「活動分析法」編製課程。其起點為人生的所有活動,其座右銘為「效率」,而課程目標則是可藉科學方法加以發現的,只要逐步分析人生活動至最小行為單位,目標即顯現(黃政傑,民71)。巴比特在「如何編製課程」一書中說:「教育基本上是為了成人生活,而非為了兒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責任是在準備五十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為了二十年的孩童及青年生活。」

【用戶】YenYin Wang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Stenhouse 人文課程方案(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是融合英文、歷史、地理、宗教教育與社會研究的一種融合課程(Stenhouse,1983) ;歷程模式(Process model):主張教學應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行動,不預先設定學生學習的結果

【用戶】練血機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生產芭比是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