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柳宗元〈駁復讎議〉:「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復讎,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旌與誅,莫得而並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最切近柳宗元立論的觀點?
(A)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B)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C)聖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於一而已矣
(D)天下之善不勝賞,爵祿不足以勸也;天下之惡不勝刑,刀鋸不足以裁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54286
統計:A(18),B(40),C(62),D(23),E(0)

用户評論

【用戶】Daphne Fa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請問答案 B、C 的白話文,兩者為何??

【用戶】林翔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書》曰:「罪疑惟輕(罪有可疑之處,則從輕發落), 功疑惟重(功勞有可疑之處,則從重獎勵)。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與其錯殺無辜,寧可刑罰沒有正確處置)。」 嗚呼!盡之矣(原則說得很明白了)。

【用戶】陳玉*:一定要考上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C)大師制訂憲法(制禮)的目的是,完全按照道理來確定賞罰,調查事實來確定褒貶,社會上所有人完全按照同一個公平正義的標準來衡量。

【用戶】Daphne Fa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請問答案 B、C 的白話文,兩者為何??

【用戶】林翔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書》曰:「罪疑惟輕(罪有可疑之處,則從輕發落), 功疑惟重(功勞有可疑之處,則從重獎勵)。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與其錯殺無辜,寧可刑罰沒有正確處置)。」 嗚呼!盡之矣(原則說得很明白了)。

【用戶】陳玉*:破釜沉舟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C)大師制訂憲法(制禮)的目的是,完全按照道理來確定賞罰,調查事實來確定褒貶,社會上所有人完全按照同一個公平正義的標準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