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運動控制領域中運動程式(motor program)的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是下列哪一位學者提出的?
(A)Gentile, A.M.
(B)Magill, R. A.
(C)Schmidt, R. A.
(D)Adams, J. A.。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06834
統計:A(415),B(287),C(1335),D(220),E(1)

用户評論

【用戶】多寶塔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Schmidt (1975)將源於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模(schema)概念,用來解釋運動技能的學習。所謂運動基模(motor schema),就是一組需要修正以便用來產生反應的刺激。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即是在解決閉鎖環理論中的新動作(novelty)和儲存(storage)的問題。根據基模理論,產生個別動作反應的訊息來自於四方面:首先是起始狀態(initial condition),是指在動作反應之前,透過各種感官所接收到的身體或肢段位置、環境中所聽到、看到的訊息。其次為反應的特殊性(response specifications)是指在動作之前,根據速度、力量等重要元素的變異加以辨別,進而在動作之後與結果相對照,以編序動作程式。接下來是感官的結果,是指在動作執行之後,來自本體、眼、耳等感受器的反應訊息。最後是反應的結果,是指與目標動作結果間的相關的結果(Schmidt, 1975)

【用戶】哼唱羊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Yeah~thank u so much

【用戶】呂亦航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Schmidt (1975) : 起始狀態-反應的特殊性-感官的結果-反應的結果

【用戶】帽帽-107新北上岸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Gentile 動作學習二階段論1.獲得動作的概念 2.固定或變化Adams 動作學習的閉鎖環二階段論1.語文-動作期  2.動作期Fitts & Posner 動作學習三階段論1.認知期 2.定位期 3.自動期Bernstein 動作控制自由度與協調控制三觀點1.凍結自由度2.解放自由度 3.利用反作用現象??? 技能獲得四階段1.認知階段 2.分解階段 3.聯繫定位階段  4.自動化階段 

【用戶】多寶塔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Schmidt (1975)將源於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模(schema)概念,用來解釋運動技能的學習。所謂運動基模(motor schema),就是一組需要修正以便用來產生反應的刺激。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即是在解決閉鎖環理論中的新動作(novelty)和儲存(storage)的問題。根據基模理論,產生個別動作反應的訊息來自於四方面:首先是起始狀態(initial condition),是指在動.....看完整詳解

【用戶】呂亦航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Schmidt (1975) : 起始狀態-反應的特殊性-感官的結果-反應的結果

【用戶】帽帽-107新北上岸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Gentile       動作學習二階段論1.獲得動作的概念   2.固定或變化Adams       動作學習的閉鎖環二階段論1.語文-動作期      2.動作期Fitts & Posner 動作學習三階段論1.認知期           2.定位期       3.自動期Bernstein     動作控制自由度與協調控制三觀點1.凍結自由度      2.解放自由度   3.利用反作用現象???       技能獲得四階段1.認知階段         2.分解階段     3.聯繫定位階段      4.自動化階段    

【用戶】莫忘初衷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史密特(R.A. Schmidt)以開放循環觀點為基礎,於一九七五年發表的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