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 )屬下的ICSPE 於1964 年10 月提出的sport宣(Declaration of Sport ) ,構成sport 的基本因素是:(A)自我奮鬥(B

【評論內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國際運動與體育運動與體育委員會的運動宣言(1975)卻指出sport之定義如下: ◎凡具有遊戲特質而出之於與他人比賽或自我奮鬥形.....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想知道一個人的敏捷能力,可以從何種體能檢測中看出?(A)60公尺快跑 (B)反覆側併步 (C)立定跳遠 (D)仰臥起坐。

【評論內容】

敏捷性【agility】是身體迅速移動位置和快速改變方向的能力

 

 

美國青年體能測驗【AAHPER Youth Fitness Test】即將敏捷性列為測驗項目之一

包括特定距離【15呎、30呎、60呎、10公尺等】折返跑【Shuttle Run】測驗、

Illinois敏捷性測驗【S形跑法測驗】、

來回奔跑測驗【Right-Boomerang Run】、

8字跑測驗【Dodging Run】與LSU敏捷障礙跑測驗【LSU Agility Obstacle Course】、

側併步測驗【Side Step Test】、

Burpee測驗【蹲距伸腿測驗】、

跳四象測驗等。

 

【評論主題】在網球雙打比賽中,當球落在場地中間時,兩人皆認為對方會打這個球,而無法處理來球的現象稱為?(A)動機流失 (B)協調流失 (C)Ringlemann 效應 (D)Stiener 模式。

【評論內容】Ringlemann 在早期未發表之拉繩表現與團隊人數的研究中即發現,團隊內個人表現效能會因團隊人數增加而降低 (Carron & Brawley, 2008),此現象後來被稱為Ringlemann 效應 (Ingham, Levinger,Graves, & Peckhan, 1974)。 Steiner (1972)則提出團隊生產力概念模式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group productivity) 來詮釋此現象,他認為團隊的實際產值 (actual productivity) 等於潛在產值(potential productivity) 減去運.....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排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B)網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C)桌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繼續比賽。(D)羽球發

【評論內容】(A)排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  繼續比賽(B)網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 (C)桌球發球觸網.....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運動控制領域中運動程式(motor program)的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是下列哪一位學者提出的?(A)Gentile, A.M. (B)Magill, R. A. (C)Schmi

【評論內容】Schmidt (1975)將源於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模(schema)概念,用來解釋運動技能的學習。所謂運動基模(motor schema),就是一組需要修正以便用來產生反應的刺激。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即是在解決閉鎖環理論中的新動作(novelty)和儲存(storage)的問題。根據基模理論,產生個別動作反應的訊息來自於四方面:首先是起始狀態(initial condition),是指在動.....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關於田徑400 米跨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首個欄架與起點距離為45 公尺(B)最後一個欄架與終點距離為35 米(C)欄架與欄架距離為40 公尺(D)男子400 米跨欄的欄高為924公釐,女子4

【評論內容】400米跨欄是田徑中的徑賽項目的一種。400米欄由跑道上的10個跨欄組成,運動員要分別跨過這10個欄並首先衝過終點才算獲勝。現時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項目中,400米跨欄為競賽項目之一。男子400米跨欄的欄高為914毫米(若以英制方式計算為3英尺)。女子400米跨欄的欄高為762毫米(若以英.....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4. 平衡計分卡強調規劃與評量績效時,應兼顧四個構面的平衡,下列哪一項不包括?(A)財務面 (B)顧客面 (C)學習成長面 (D)外部競爭面。

【評論內容】平衡計分卡簡稱「BSC」(Balanced Score Card)於1992年由哈佛大學名師羅伯·卡普蘭及大衛·諾頓(David Norton)首度提出, 其最早的用意在於解決傳統的績效評核制度過於偏重財務構面的問題, 但在實際運用後.....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劉老師主張:教材組織應以學生的經驗為出發點,比較不強調學科的知識系統。劉老師的主張較屬於下列哪一種組織方式?(A)橫向組織 (B)心理組織 (C)論理組織 (D)縱向組織。

【評論內容】教材組織方法1. 論理組織法:依照教材自身的邏輯順序,進行有系統的排列,保持學科的結構體系,而不考慮教材的難易和學生的需要;    例如歷史教材由上古、中古、近世而講到近代和現代。    優點在於教材的組織有系統、有條理,學生可獲得系統的知識;    缺點則為以教材為本位,不顧及學生的需要,容易產生學習索然無味的現象。2. 心理組織法:以學生的經驗為出發點來組織教材,使教材適合學生的能力和興.....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龍應台於民國九十四年回清大任教,相較於二十年前寫《野火集》,她有不同的憂焚,她形容自己以前對抗『□□□□』,是明顯巨大強硬的體制;但當威權被打破,現代年輕人面對的是『□□□□』的困境,甜膩,易入口,

【評論內容】

(A)鋼筋水泥,巨大強硬,口香糖,不可吞食;

(B)花崗岩,巨大強硬,可樂罐,不能吃,可樂才能喝;

(C)花崗岩,巨大強硬,棉花糖甜膩,易入口,但有害牙齒健康;

  (D)鋼筋水泥,巨大強硬,巧克力甜膩,易入口,但有害牙齒健康。

題目有問題喔~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27. 請選出「」中的字音各不相同的選項?(A)羊「質」虎皮 / 懷文抱「質」 (B)簞瓢屢「空」 / 「空」山寂月(C)一「葉」知秋 / 「葉」公好龍 (D)曲肱而「枕」 / 「枕」戈待旦

【評論內容】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一位名叫子高的葉公愛龍成癖。他身上佩帶的鉤劍、鑿刀上都飾有龍紋,家裡的樑柱門窗上都雕刻著龍。上界的天龍聽說人間有如此喜歡龍的人,就決定來拜訪葉公。一天,天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伸到堂屋裡。葉公看見這天龍後,嚇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原來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而已。從這個故事演變的成語“葉公好龍”常用來比喻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評論主題】潛在課程係針對下列何者未事先覺察而做的討論?(A)教師 (B)家長 (C)學生 (D)學校社群

【評論內容】

潛在課程

(一)背景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研究的興起源自於對「外顯課程」(manifest curriculum)的反省,所謂「外顯課程」係指訴諸於目標、明確可見的活動或具體的書面文件的課程,相對而言,「潛在課程」則是在「外顯課程」背後,隱藏而未顯的影響或意圖。「潛在課程」研究從早期賈克森(Jackson,1968)「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m)對教室中「群眾」、「權力」、「評價」潛在課程的研究,到艾波(1979)將學校課程置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脈絡中的「意識型態批判」(ideology critics),以至於當代社會對全球化問題影響的反省,其範圍可說正逐步擴大,其重要性也日以遽增(引自張佳琳,2003)。

 

潛在課程定義

...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27. 請選出「」中的字音各不相同的選項?(A)羊「質」虎皮 / 懷文抱「質」 (B)簞瓢屢「空」 / 「空」山寂月(C)一「葉」知秋 / 「葉」公好龍 (D)曲肱而「枕」 / 「枕」戈待旦

【評論內容】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一位名叫子高的葉公愛龍成癖。他身上佩帶的鉤劍、鑿刀上都飾有龍紋,家裡的樑柱門窗上都雕刻著龍。上界的天龍聽說人間有如此喜歡龍的人,就決定來拜訪葉公。一天,天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伸到堂屋裡。葉公看見這天龍後,嚇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原來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而已。從這個故事演變的成語“葉公好龍”常用來比喻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評論主題】計算2×(1/2+1/3 +1/4 +1/5 )+4×(1/3 +1/4 +1/5 )+6×(1/4 +1/5 )+8×1/5 之值為何? (A)13 (B)12 (C)11 (D)10

【評論內容】令w=1/2, x=1/3, y=1/4, z=1/5=>   2w+2x+2y+2z     +       4x+4y+4z     +             6y+.....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潛在課程係針對下列何者未事先覺察而做的討論?(A)教師 (B)家長 (C)學生 (D)學校社群

【評論內容】

潛在課程

(一)背景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研究的興起源自於對「外顯課程」(manifest curriculum)的反省,所謂「外顯課程」係指訴諸於目標、明確可見的活動或具體的書面文件的課程,相對而言,「潛在課程」則是在「外顯課程」背後,隱藏而未顯的影響或意圖。「潛在課程」研究從早期賈克森(Jackson,1968)「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m)對教室中「群眾」、「權力」、「評價」潛在課程的研究,到艾波(1979)將學校課程置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脈絡中的「意識型態批判」(ideology critics),以至於當代社會對全球化問題影響的反省,其範圍可說正逐步擴大,其重要性也日以遽增(引自張佳琳,2003)。

 

潛在課程定義

...

【評論主題】在網球雙打比賽中,當球落在場地中間時,兩人皆認為對方會打這個球,而無法處理來球的現象稱為?(A)動機流失 (B)協調流失 (C)Ringlemann 效應 (D)Stiener 模式。

【評論內容】

Ringlemann 在早期未發表之拉繩表現與團隊人數的研究中即發現,團隊內個人表現效能會因團隊人數增加而降低 (Carron & Brawley, 2008),此現象後來被稱為Ringlemann 效應 (Ingham, Levinger,Graves, & Peckhan, 1974)。

 

Steiner (1972)則提出團隊生產力概念模式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group productivity) 來詮釋此現象,他認為團隊的實際產值 (actual productivity) 等於潛在產值(potential productivity) 減去運作過程中的流失(process loss)。其中,潛在產值是指團隊內每1 位成員之能力、技能與知識,對應在工作需求上的最佳表現。

 

雖然團隊內的潛在產值越高,團隊實際的運作生產力也可能越佳,但團隊運作的實際產值並不會總是與...

【評論主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排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B)網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C)桌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繼續比賽。(D)羽球發

【評論內容】(A)排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  繼續比賽(B)網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 (C)桌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繼續比賽。  重新發球  (D)羽球發球觸網後落至對方有效區域內,可重新發球不計球數。繼續比賽

【評論主題】想知道一個人的敏捷能力,可以從何種體能檢測中看出?(A)60公尺快跑 (B)反覆側併步 (C)立定跳遠 (D)仰臥起坐。

【評論內容】

敏捷性【agility】是身體迅速移動位置和快速改變方向的能力;

 

 

美國青年體能測驗【AAHPER Youth Fitness Test】即將敏捷性列為測驗項目之一

包括特定距離【15呎、30呎、60呎、10公尺等】折返跑【Shuttle Run】測驗、

Illinois敏捷性測驗【S形跑法測驗】、

來回奔跑測驗【Right-Boomerang Run】、

8字跑測驗【Dodging Run】與LSU敏捷障礙跑測驗【LSU Agility Obstacle Course】、

側併步測驗【Side Step Test】、

Burpee測驗【蹲距伸腿測驗】、

跳四象測驗等。

 

【評論主題】運動控制領域中運動程式(motor program)的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是下列哪一位學者提出的?(A)Gentile, A.M. (B)Magill, R. A. (C)Schmi

【評論內容】

Schmidt (1975)將源於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模(schema)概念,用來解釋運動技能的學習。

所謂運動基模(motor schema),就是一組需要修正以便用來產生反應的刺激。

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即是在解決閉鎖環理論中的新動作(novelty)和儲存(storage)的問題。

根據基模理論,產生個別動作反應的訊息來自於四方面:

首先是起始狀態(initial condition),

是指在動作反應之前,透過各種感官所接收到的身體或肢段位置、環境中所聽到、看到的訊息。

其次為反應的特殊性(response specifications)是指在動作之前,

根據速度、力量等重要元素的變異加以辨別,進而在動作之後與結果相對照,以編序動作程式。

接下來是感官的結果,是指在動作執行之後,來自本體、眼、耳等感受器的反應訊息。

最後是反應的結果,是指與目標動作結果間的相關的結果(Schmidt, 1975)

【評論主題】關於田徑400 米跨欄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首個欄架與起點距離為45 公尺(B)最後一個欄架與終點距離為35 米(C)欄架與欄架距離為40 公尺(D)男子400 米跨欄的欄高為924公釐,女子4

【評論內容】

400米跨欄是田徑中的徑賽項目的一種。

400米欄由跑道上的10個跨欄組成,運動員要分別跨過這10個欄並首先衝過終點才算獲勝。

現時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項目中,400米跨欄為競賽項目之一。

男子400米跨欄的欄高為914毫米(若以英制方式計算為3英尺)。

女子400米跨欄的欄高為762毫米(若以英制方式計算為2英尺6英吋/2.5英尺)。

比賽時,運動員必須跨越10個欄架,

根據國際田徑聯合會的規則,400米跨欄的10個欄架在跑道上的設置方式為:

首個欄架與起點距離為45米,

欄架與欄架距離為35米,

最後一個欄架與終點距離為40米。

除故意用手推或用腳踢倒欄架外,

身體其它部位碰倒欄架不算犯規。

【評論主題】劉老師主張:教材組織應以學生的經驗為出發點,比較不強調學科的知識系統。劉老師的主張較屬於下列哪一種組織方式?(A)橫向組織 (B)心理組織 (C)論理組織 (D)縱向組織。

【評論內容】教材組織方法1. 論理組織法:依照教材自身的邏輯順序,進行有系統的排列,保持學科的結構體系,而不考慮教材的難易和學生的需要;

  例如歷史教材由上古、中古、近世而講到近代和現代。

  優點在於教材的組織有系統、有條理,學生可獲得系統的知識;

缺點則為以教材為本位,不顧及學生的需要,容易產生學習索然無味的現象。

2. 心理組織法:以學生的經驗為出發點來組織教材,使教材適合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而不顧及教材本身的系統;

  例如歷史教材先講當時的事件,然後溯及現代史、近代史,而至上古史。

  優點為以學生的經驗來組織教材,學生較易學習;

  但因較不注重學科本身的系統,學生較不能獲得有系統的知識。

 

http://yamol.tw/note-%E6%95%99%E6%9D%90%E7%B5%84%E7%B9%94%E6%96%B9%E6%B3%95-4466.htm

 

【評論主題】45. 王老師與陳老師在教學工作有衝突,王老師在處理此衝突,希望以滿足對方,將對方的利益擺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試問,王老師採取的處理方式是學者湯馬士(Thomas, 1992)所提出的哪一種衝突處理方式

【評論內容】

美國的行為科學家托馬斯(K·thomas)和他的同事克爾曼提出了一種兩維模式,

以溝通者潛在意向為基礎,認為衝突發生後,

參與者有兩種可能的策略可供選擇:關心自己和關心他人.

其中,"關心自己"表示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的武斷程度為縱坐標;

"關心他人"表示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程度為縱坐標,

定義衝突行為的二維空間.於是,

就出現了五種不同的衝突處理的策略: 競爭、合作、妥協、遷就和迴避。

迴避策略(Avoiding),指既不合作又不武斷的策略.強制策略(Competing),指高度武斷且不合作的策略.順應策略(Accommodating),指一種高度合作而武斷程度較低的策略.合作策略(Collaborating),指在高度的合作精神和武斷的情況下採取的策略....

【評論主題】44. 平衡計分卡強調規劃與評量績效時,應兼顧四個構面的平衡,下列哪一項不包括?(A)財務面 (B)顧客面 (C)學習成長面 (D)外部競爭面。

【評論內容】

平衡計分卡簡稱「BSC」(Balanced Score Card)於1992年由哈佛大學名師羅伯·卡普蘭及大衛·諾頓(David Norton)首度提出,

其最早的用意在於解決傳統的績效評核制度過於偏重財務構面的問題,

但在實際運用後又發現平衡計分卡要與企業的營運策略相互結合,才能發揮企業績效衡量的真正效益與目的,

因此平衡計分卡不僅是一個績效衡量系統,更是一個企業營運策略的管理工具。

平衡計分卡的內容包括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

引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小明不顧師長與家長的勸阻,執意不參加國中基測,媽媽終於無奈的對他說:「小明呀,『你』到底知不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在心理學上,前面那個『你』可能隱喻著?(A) 潛在自我(B) 衝突角色(C) 多

【評論內容】

張春興(1991)認為:

後設認知是對認知之認知,對思考之思考,即比原來所認知者高出一層的認知。

前面的"你"比後面的"你"的認知更高一層。

【評論主題】在古文中往往詞性的活用會使句型更為精簡凝鍊,如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即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試問下列各句中,何者用法與之相同 (A)天下「雲」集而「響」應

【評論內容】

題目問的是選項中何者為形容詞當動詞,

(A)名詞當形容詞,如雲如響

(B)名詞當形容詞,如蠶如鯨

(C)名詞當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D)形容詞當動詞,使火猛烈

【評論主題】27. 請選出「」中的字音各不相同的選項?(A)羊「質」虎皮 / 懷文抱「質」 (B)簞瓢屢「空」 / 「空」山寂月(C)一「葉」知秋 / 「葉」公好龍 (D)曲肱而「枕」 / 「枕」戈待旦

【評論內容】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一位名叫子高的葉公愛龍成癖。他身上佩帶的鉤劍、鑿刀上都飾有龍紋,家裡的樑柱門窗上都雕刻著龍。上界的天龍聽說人間有如此喜歡龍的人,就決定來拜訪葉公。一天,天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伸到堂屋裡。葉公看見這天龍後,嚇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原來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而已。從這個故事演變的成語“葉公好龍”常用來比喻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評論主題】潛在課程係針對下列何者未事先覺察而做的討論?(A)教師 (B)家長 (C)學生 (D)學校社群

【評論內容】

潛在課程

(一)背景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研究的興起源自於對「外顯課程」(manifest curriculum)的反省,所謂「外顯課程」係指訴諸於目標、明確可見的活動或具體的書面文件的課程,相對而言,「潛在課程」則是在「外顯課程」背後,隱藏而未顯的影響或意圖。「潛在課程」研究從早期賈克森(Jackson,1968)「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m)對教室中「群眾」、「權力」、「評價」潛在課程的研究,到艾波(1979)將學校課程置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脈絡中的「意識型態批判」(ideology critics),以至於當代社會對全球化問題影響的反省,其範圍可說正逐步擴大,其重要性也日以遽增(引自張佳琳,2003)。

 

潛在課程定義

...

【評論主題】28.學者Paris, Lipson & Wixson認為知識可分為不同的種類,下列何者不是他們所提出的知識種類?(A)語意性知識 (B)程序性知識 (C)條件性知識 (D)陳述性知識

【評論內容】長期記憶分為:故事性知識(Episodic Knowledge)、語意性知識(Semantic Knowledge)知識表徵中的語意性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評論主題】)費茨定律 (Fitts ’Law) 是:(A) 人體工學 中人類活動的一個模型(B) 它預測了快速移動到目標區域所需的時間(C) 所需的時間是目標區域 距離和大小的函數關係(D) 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

費茨定律

  t = a + b log2 (D / S + 1) 其中a,b是經驗參數,它們依賴於具體的指點設備的物理特性,以及操作人員和環境等因素。

由保羅費茨(Paul Fitts)發表於1954年,費茨定律模擬了人類活動,以目標距離和目標規模大小為函數,預測了迅速移動到目標區所需時間。

該法通常應用到滑鼠的移動,訪客就必須從A點移動到B點。

例如,這個規則對於如何放置內容區域,以更實用的方式,最大化內容可及性和提高內容點擊率,是非常重要的。

【評論主題】有效的心肺耐力訓練區介於最大心跳率(A)50%~85% (B)55%~80% (C)60%~85% (D)50%~80%之間。

【評論內容】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把訓練強度設定在85%和50 %之間可確保安全而有效的鍛鍊心肺耐力

美國運動醫學會認為,增強心肺適能的運動強度70~85%MHR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較常見的共病診斷?(A)對立性反抗疾患(B)品行疾患(C)學習障礙(D)語言理解障礙

【評論內容】

貼上4F所說文章的摘要

有時伴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出現的疾患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許多過動兒—大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也有特殊學習障礙(LD)10,在學齡前,這些障礙包括無法瞭解特定的聲音或單字,以及/或是難以用語言表達自己。在學齡兒童,可能出現閱讀或拼音障礙、書寫障礙,以及數學障礙。有一種閱讀障礙稱為「識字不能」(dyslexia)很常出現,閱讀障礙在小學生中約佔百分之八。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一小部分過動兒會有妥瑞氏症這個神經疾患,妥瑞氏症患者會有多種神經性抽搐以及重複的儀式行為,例如眨眼、臉部抽動,或扮鬼臉。其他行為包含常常清喉嚨、打鼾、鼻子吸氣(sniff),或大聲吼出一些話(bark out words)。...

【評論主題】8.「定向與行動」(orientation & mobility) 此特殊教育訓練課程為哪類特殊兒童所設? (A)病弱兒童 (B)肢障兒童 (C)資優兒童 (D)視障兒童

【評論內容】

所謂定向(Orientation)是運用各種感官能力,了解及掌握處於環境中的位置。

 而行動(Mobility)則是移動的能力。

 

定向行動(O&M)即是視覺障礙者運用各種感官能力、行走的概念和行走的技能,並配合輔走工具在各種環境和情境下,能夠安全、有效且優雅地行走至目的地。

 

重要性:

   心理層面的發展:行動的自主,有助於個人自我概念的增進。

   身體層面的發展:活動過程中,有助於體適能的增進。

   社交層面的發展:行動的自如,有助於社交機會的擴展。

   經濟層面的發展:行動的自主,有助於個人經濟展望的提升。

   日常生活技能的發展:良好的O&M技能,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

【評論主題】則 a 的解有幾個?(A)0(B)1(C)2(D)3

【評論內容】展開等於3a^2-17a+2=0判別式=17^2-4*3*20

【評論主題】(A) - 3(B) - 2(C) -1 (D)0

【評論內容】令x= /2 代入f( /2)+2f(- /2)=sin /2=1f( /2)=1-2f(- /2)......(1)又令x=- /2 代入f(- /2)+2f( /2)=sin- /2=-1f(- /2)=-1-2f( /2) ......代入(1)f( /2)=1-2*(-1-2 f( /2))f( /2)=-1

【評論主題】7、1 + x^2 + x^100 除x^2 - 1之後所得的餘數為何? (A)-1 (B)1 (C)-3 (D)3

【評論內容】1 + x^2 + x^100 =(x^2 - 1)*Q(X)+K

【評論主題】7.熙熙「攘」攘

【評論內容】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定義肥胖的標準,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2。BMI源自於歐美,歐美的標準BMI 19~25為標準體重,25~30為過重,超過30即為肥胖。但亞太地區沿用歐美標準的結果卻發現,歐美標準並不適合亞洲人。台灣人與歐美人在相同BMI指數下,國人體脂率高了3%,且肌肉、脂肪組成與骨骼方面都有差異。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地區肥胖指數委員會,於1999年重新定義了「亞太肥胖指數」,即BMI 18.5~23是標準體重;BMI 23~24.9視為過重;BMI超過25即列為肥胖族群。行政院衛生署為避免國人對自己的BMI落在歐美的標準體重內,而誤以為健康無慮,同時亦擔心沿用嚴格的亞太肥胖指數,造成國人藥物濫用等不當的減肥風潮,於2002年4月採折衷的方式公佈台灣成人肥胖標準,即BMI 18.5~24為標準體重,24~27為過重,27~30為輕度肥胖,30~35為中度肥胖,超過35為重度肥胖;且腰圍男性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亦視為肥胖。

【評論主題】學習理論中認為學習是個體對事物經認識、辨別、理解而獲得新知識歷程的式哪一個學派的主張? (A)外在歸因論 (B)互動學習論 (C)認知學習論 (D)情境學習論

【評論內容】

認知心理學:

 學習為個體對事物經由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

在此歷程,個體改變其認知結構,學習的產生是內發的、是主動的、整體性的。

【評論主題】求無限小數減法之值0.43(3循環)− 0.25=(A) 0.18 (B) 0.1888.. (C) 0.18333.. (D) 0.18383...

【評論內容】0.43(3循環)=(43-4)/90=39/90

【評論主題】將a=1×2×3×4×5×... ×100作質因數分解,得到a= 2^a×3^b × ...×97,則b之值為 (A) 33 (B) 44 (C) 47 (D) 48 。

【評論內容】1~100連乘其中包含3的倍數的有3*6*9....*99共33項每一項均提出1個3

【評論主題】李老師要小華畫出一支裝了半瓶水,但傾斜一邊的水瓶內之水平線。若小華無法畫出與地面平行的正確水平線,卻畫出與瓶底相平行的橫線時,表示小華尚缺乏與情境互動的下列何種要素?(A)同化 (B)調適 (C)平衡

【評論內容】

改一下最佳解

畫「平行瓶底的水平線」的能力(已有認知)

用已有的舊經驗去畫出平行傾斜瓶底的直線(調適)。

水平面應平行地平線(與環境互動的新認知),

但仍無法融合新舊認知,依據舊認知畫出平行瓶底的直線(無法同化)。

【評論主題】政府最近很重視 「品德教育」〈道德教育〉,下列有關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對品德教育的啟示,何者為是?(A)康德 〈I. Kant〉的德行論傳統,認為德行可以獲致幸福(B)效益論〈utilitarianism

【評論內容】後設倫理學概敘

二十世紀初,人們開始反省以往倫理學之所以莫衷一是的主要原因在於,倫理學者對於所使用的倫理學言語不夠明確所造成,倫理學理論的差異,往往來自所使用的語詞具有不同意含所導致。

因此倫理學討論的焦點轉而指向道德語言的使用、道德的本質、以及道德的證成

(也就是證明出來的過程)等問題,

這種以倫理學本身為思考對象的學說,一般稱之為後設倫理學。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資賦優異的定義?(A) 高智力 (B) 高完成工作動機(C) 高自律能力 (D) 高應用新想法能力

【評論內容】

我國的特殊教育法第四條對資賦優異的界定,

是指在下列領域中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其他特殊才能。

從這個定義來看,資賦優異包括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只要具備其中一種,即屬特教法界定的服務對象。

國內在鑑定資優學生時,常兼採智力測驗分數及成就測驗分數(或學業成績表現),

也就是說,學生智商及成就都很高,才被稱為資優生;資優生也就是成就高的能力優異學生。

從這個觀點來看,能力優異但成就差或課業表現不佳的學生,可能不能稱為資優生。

其實根據特教法的界定,有卓越潛能雖暫時沒有傑出表現,也算是資賦優異。

 

資優鑑定評量工具(一)正式評量工具 1. 智力測驗:分為團體智力測驗與...

【評論主題】3.能量消耗的公式為:METs (km/hr)×體重(kg),今某學生體重80kg,從事15分鐘快走2000公尺,試計算出消耗多少大卡 (A)160大卡 (B)640大卡 (C)80大卡 (D)120

【評論內容】ACSM曾經指出每小時所跑或走的公里數即為METs,這是最簡便計算能量消耗的方法。 亦即1 MET = 1 km/h,此外,1 MET = 1 kcal/kg x hour,所以 題目一15 min 跑3000 m = 1 hour 跑 12000 m = 12 km/h = 12 MET 12 x 80 = 960 kcal/hour所以,15 min 共消耗 960/4 = 240 kcal題目二15 min 走2000 m = 1 hour 走 8000 m = 8 km/h = 8 MET 8 x 80 = 640 kcal/hour所以,15 min 共消耗 640/4 = 160 kcal題目三30 min 跑3000 m = 1 hour 跑 6000 m = 6 km/h = 6 MET 6 x 60 = 360 kcal/hour所以,30 min 共消耗 360/2 = 180 kca...

【評論主題】3.能量消耗的公式為:METs (km/hr)×體重(kg),今某學生體重80kg,從事15分鐘快走2000公尺,試計算出消耗多少大卡 (A)160大卡 (B)640大卡 (C)80大卡 (D)120

【評論內容】

題目對代謝當量的定義好像不屬於這三種定義中的任一種,讓人很納悶~~

題目一:體重80公斤的人,於15分鐘跑3000公尺,其在這15分鐘消耗多少大卡熱量? (A)150大卡 (B)240大卡 (C)480大卡 (D)960大卡 Ans:(B)240大卡 題目二:能量消耗的公式:METs(km/hr)*體重(kg),今某生體重80公斤的人,於15分鐘快走2000公尺,試計算出消耗多少大卡熱量? (A)160大卡 (B)640大卡 (C)80大卡 (D)120大卡 Aans:(A)160大卡 題目三:熱量消耗計算(體重60公斤,30分鐘走3000公尺)共消耗多少大卡的熱量? Ans:180大卡

以歷年教甄所考的題目而言,幾乎都是這種類型,

答案只要將距離化為KM再乘以體重(kg),不必在乎其他數據,就會是答案了。

【評論主題】3.能量消耗的公式為:METs (km/hr)×體重(kg),今某學生體重80kg,從事15分鐘快走2000公尺,試計算出消耗多少大卡 (A)160大卡 (B)640大卡 (C)80大卡 (D)120

【評論內容】代謝當量  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或MET),是指某一種活動的熱量消耗速率與坐著休息的身體熱量消耗速率的比值,此觀念最早約在1941年被塑造出來。(見文獻Science,94,p. 428-430,1941)  例如,人在彈鋼琴時的熱量消耗速率,約為坐著休息的熱量消耗速率的2.5倍,因此彈鋼琴所消耗的熱量速率,可表示為2.5 METs;而汽車擦洗打臘工作的熱量消耗速率,約為坐著休息的熱量消耗速率的4.5倍,因此汽車擦洗打臘的熱量消耗速率,可表示為4.5 METs;再舉一例,游泳(快速)運動的熱量消耗速率,約為坐著休息的熱量消耗速率的7倍,因此游泳運動所消耗熱量的速率,可表示為7 METs。最後再舉一例,一個人在坐著休息所消耗熱量的速率為何?就正是1...

【評論主題】8.符合『能力本位教學』的評量模式,採取哪一種評量策略是最佳的?(A)檔案評量(B)技能測驗(C)實作評量(D)標準化測驗

【評論內容】

能力本位教學的精神在於能力的獲得,

關於能力的定義不是只有在技能一項,還包含認知的部分。

所以不是實作或技能測驗能測出所有能力。

【評論主題】52. 以下關於方位詞語的用法說明,何者正確?(A)「西席」指老師(B)「做東」表示被邀做客(C)「敗北」、「南面」皆指失敗稱臣(D)「左遷」、「虛左以待」都表貶官降職

【評論內容】

古人到底是尊左還是尊右?

以位次而言是右為尊,座次左遷是謫降了,

但是以車駕而言執鞭駕馬的坐在右邊,所以迎貴客或者君王則虛左以待之。

【評論主題】75.下列有關Z分配與t分配之敘述,何者不正確?(A)Z分配適用於母群變異數已知,t分配適用於母群變異數未知 (B)Z分配不受樣本數之影響,t分配會受樣本數之影響 (C)檢定某班學生之智商與母群體是否

【評論內容】

1、t分配和z分配都是假設母體為常態的連續型分配。如果母體標準差已知的話,我們使用z分配;如果母體標準差未知的話,我們使用t分配。2、t分配的性質如下: (1)就像z分配一樣,t分配也是連續型的機率分配。 (2)就像z分配一樣,t分配的圖形也是鐘形與對稱分配。 (3)不只有一個t分配,事實上有一整個t分配的家族。所有t分配的平均數為0,不過標準差則根據樣本個數n而有所有不同。例如,樣本個數 為5的t分配的標準差,比樣本個數為20的t分配的標準差,還更大。 (4)t分配比標準常態分配更平坦,且離散程度更大,當樣本數增加時,t分配就會越接近標準常態分配,因為使用s估計σ的誤差,將會隨著  樣本數的增加而縮小。

【評論主題】75.下列有關Z分配與t分配之敘述,何者不正確?(A)Z分配適用於母群變異數已知,t分配適用於母群變異數未知 (B)Z分配不受樣本數之影響,t分配會受樣本數之影響 (C)檢定某班學生之智商與母群體是否

【評論內容】這應該先從Z分配與T分配的功用來說起.其實Z分配與T分配都屬於抽樣分配(其他還有卡方分配與F分配)一開始先有Z分配提出,較常用來估計或檢定母體平均數μ.可是要用Z分配必須先知道母體變異數δ,這個就本麻煩了.因為一般而言母體變異數δ是未知的,要知道δ就必須普查所有母體資料,若是普查所有母體資料的話,那麼母體平均數μ也就知道了,根本就不需要再用Z分配估計或檢定母體平均數μ,因為多此一舉.也就是因為母體變異數δ未知,1908年W. S. Gosset提出T分配.用樣本平均數與樣本變異數來估計母體平均數μ.因為樣本平均數與樣本變異數可以從抽取的樣本求出,因此是務實的方法.因此Z分配與T分配之不同處在於使用的是母體變異數或樣本變異數.統計學家發現Z...

【評論主題】80.泰勒(Tyler, R.)指出有效的課程統整必須符合三個規準,以下何者非也(A)統整性(integration)(B)順序性(sequence) (C)繼續性(continuity) (D)範圍

【評論內容】

課程組織應該把握的原則,有部分學者從鉅觀層面來探討,提出了若干課程組織的規準,也有從細部應把握之原則進行討論者。

泰勒(R.Tyler)指出,有效的課程組織必須符合三個規準:

U  繼續性(continuity)、

U  順序性(sequence)、

U  統整性(integration)。

 

奧立佛(Oliver)認為,課程組織應考慮三個層面,簡稱課程組織的ABC:

U  銜接性(articulation)、

U  均衡性(balance)、

U  繼續性(continuity)。

 

翁斯坦及宏金斯(Ornstein & Hunkins)認為,課程設計必須注意六個層面:

U  範圍(scope)、

U  統整性、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