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溝通教學法的理論基礎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A)O
(B)X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90062
統計:A(54),B(95),C(0),D(0),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司晴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溝通式教學法主張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不在於語言知識的獲得,而在於溝通能力的具備。也就是說語言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習者能夠依溝通的主題、對象、情境適當地表達自己,理解對方,並能使用策略,透過對話協商的過程傳達與接收意義。為了具備溝通能力,學習者除需具備語言知識能力外,還需 具 備 言 談 能 力 (discourse competence) 、 社 會 文 化 能 力 (socio-culturalcompetence,及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換句話說,學習者要能運用字彙、語言及文法的知識,對交談或文章作整體的詮釋及表達,同時能參照該段交談或文章所置的社會文化情境,包括角色關係,參與者之共識及溝通之目的作適當的理解及表達。當溝通遇到障礙時能運用策略來達成目的。溝通式教學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學活動,傳統教學活動視教室內的活動為語言練習,以為教室外的溝通活動奠定基礎,溝通式教學活動強調溝通與學習同時進行。溝通是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過程。 

【用戶】黃娟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應是聽說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