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下列關於「寓意」的敘述,哪一個選項錯誤:
(A)螳臂當車、夸父追日:喻不自量力
(B)疑人偷斧:拋開成見,才能看到事情的真象
(C)截竿入城:不知變通,本末倒置
(D)橘化為枳:喻不知變通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14428
統計:A(22),B(316),C(110),D(988),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疑人竊鐵」原文:人有忘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掘其穀而得其斧。他日複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疑人竊鐵」翻譯:有一個人丟了一把斧頭,心裏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看他走路的姿態,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看他臉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看他講話的神情,還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 不久,這個人到山谷裏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丟失的斧頭。隔了幾天,再看鄰居的兒子,一舉一動,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頭的樣子了。

【用戶】Alice Che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橘,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橘子,果實的味道甜甜酸酸的;枳,和「橘」同種,類似橘,但比橘小,果肉少,而且味道酸酸的,不太適合拿來吃,不過它的果皮可以製成中藥,叫「枳殼」,有消積、化痰、止痛、治胸腹脹滿等作用。「橘化為枳」意思是指由於環境的不同,而使橘子的品種變壞變成枳;比喻人或同樣的事物,因為外在環境的影響而德性或品質變壞。

【用戶】Spring Chen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執竿入城說明這則故事:「魯有執長竿入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父老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用戶】劉怡婷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橘化為枳:語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後比喻同樣的東西會因環境的不同而引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