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2.警察機關為查明路倒病人身分,通知其家屬及後續事宜;依職權審認,主動蒐集個案當事人指紋,其所依據之法規為下列何者?(A)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十五條(B)行政程序法第十九條(C)行政執行法第六條(D)警

【評論內容】警察職權行使法7並未規定到採集指紋部份: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下列之必要措施:   一、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   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等。   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四、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

【評論主題】【題組】24.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定,下列何者須告訴乃論?(A)違法監察他人通訊(B)因業務知悉依本法規定監察通訊所得應秘密之資料,而無故洩漏之(C)執行通訊監察之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機會而違法監察他人

【評論內容】通保法30條:24條一項(違法監察他人通訊者)、25條第一項(明知為違法監察通訊所得之資料,而無故洩漏或交付之者、28條(非公務員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依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監察通訊所得應秘密之資料,而無故洩漏或交付之者,須告訴乃論。

【評論主題】12.依法執行通訊監察所取得之內容與監察目的無關者,有關將該內容作為刑事證據之使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其有無證據能力之認定,應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B)不得作為證據(C)於發現後七日

【評論內容】通保18-1條:取得其他案件之內容→原則不得作為證據、例外經法院審查認可後許可;證據與目的無關者→不得作為證據→銷毀;違法取得之證據→不得作為證據→銷毀

【評論主題】5 根據「機制為中心的政策分析」(mechanism-centered policy analysis)的概念和主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以人為中心的理性假設為基礎 (B)追求供需平衡最佳化 (C

【評論內容】其概念為完全競爭的經濟學之架構導入公共政策。假設人具有追求最大利益之理性基礎,追求最佳的供需平衡,但可能產生市場失靈的問題

【評論主題】18 請問零基預算(zero base budgeting)是指下列何者?(A)預算零成長 (B)預算不能歸零 (C)預算零計畫 (D)預算規劃從零計算

【評論內容】零基預算,是指不考慮過去的預算項目和收支水平,以零為基點編制的預算。零基預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預算安排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影響,一切預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和可能來編制預算。

【評論主題】25 下列何者並非犯罪預防專業人員應執行的角色?(A)支持個人、團體犯罪預防行動 (B)社區病理現象之清除與重整(C)犯罪預防公共政策決策之指導 (D)研發廣泛之犯罪預防措施

【評論內容】應該是說:在社區警政的概念下,犯罪預防人員應是分析瞭解社區內的問題,對社區民眾進行指導並結合民眾進行社區病理現象之清除與重整(支持社區民眾從事犯罪預防),並研發犯罪預防之方法策略。

【評論主題】12 偵查中辯護人之權限,不包括下列何者?(A)接見犯罪嫌疑人,並互通書信 (B)檢閱卷宗、證物或抄錄、攝影(C)警察詢問犯罪嫌疑人時在場,並得陳述意見 (D)以手寫方式札記詢問要點

【評論內容】偵查中,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故辯護人不得檢閱卷宗、證物或抄登、錄影;而審判中,因偵查完結起訴了,辯護人方可調閱記錄經調查完畢之證據。

【評論主題】19 你帶班執行取締酒駕勤務,發現疑似酒醉駕車之車輛,攔停後駕駛人抗議警察無權攔停,並對員警執行酒測勤務之方法表示異議,你會如何處理?(A)認為異議合理時,更正執行行為,或停止執行,放行人車(B)認為

【評論內容】(B)(C)認為異議無理由時,得繼續檢測,如當事人拒絕接受檢測,再以拒測開罰。(D)認為異議無理由時,得繼續循(B)(C)程序進行,如民眾現場再有異議,則現場填製異議紀錄表交付民眾。

【評論主題】13.警察執行職務中,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之措施不包括下列何者:(A) 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B) 檢查其所攜帶之物(C) 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D) 攔停人、車

【評論內容】(B)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