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85.根據教育哲學家雷德(L. A. Reid)的主張,學校對學生施以獎勵或懲罰,主要是為了完成哪一項目的?(A)維護學校秩序 (B)樹立教師權威 (C)使學生養成理性判斷 (D)避免學生之間經常有衝

【評論內容】

85.根據教育哲學家雷德(L. A. Reid)的主張,學校對學生施以獎勵或懲罰,主要是為了完成哪一項目的?(A)維護學校秩序 (B)樹立教師權威 (C)使學生養成理性判斷,由他律走向自律 (D)避免學生之間經常有衝突發生.

【評論主題】29.( )增進正向遷移,教學策略首要工作是(A)教導先備基模(B)使學習意義化(C)考慮直得學習的知能(D)指導類化應用

【評論內容】正遷移是學習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的一種。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的效果對另一種學習發生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如果有助長作用,稱為正遷移或正向遷移。   兩種學習間產生正遷移,可能是兩種學習的內容具有相同的元素,亦即兩種學習的內容相似,或兩種學習所學到的原理原則相似,或兩種學習的歷程相似。   正遷移的效果最常發現於動作的學習(如迷津學習)、認知學習(如語文的學習)及情感的學習(如愛屋及烏)。   早期心理學對遷移的研究,常以鏡畫(mirror drawing)錯誤次數來研究正遷移的效果。實驗分控制組及實驗組,兩組都使用左手練習一次後,控制組休息不再練習,實驗組則用右手練習五○次,然後兩組再用左手描繪。如果控制組錯...

【評論主題】29.( )增進正向遷移,教學策略首要工作是(A)教導先備基模(B)使學習意義化(C)考慮直得學習的知能(D)指導類化應用

【評論內容】正遷移是學習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的一種。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的效果對另一種學習發生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如果有助長作用,稱為正遷移或正向遷移。   兩種學習間產生正遷移,可能是兩種學習的內容具有相同的元素,亦即兩種學習的內容相似,或兩種學習所學到的原理原則相似,或兩種學習的歷程相似。   正遷移的效果最常發現於動作的學習(如迷津學習)、認知學習(如語文的學習)及情感的學習(如愛屋及烏)。   早期心理學對遷移的研究,常以鏡畫(mirror drawing)錯誤次數來研究正遷移的效果。實驗分控制組及實驗組,兩組都使用左手練習一次後,控制組休息不再練習,實驗組則用右手練習五○次,然後兩組再用左手描繪。如果控制組錯...

【評論主題】20.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遜(Erikson)建立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第五個時期正值青年期,是人格發展歷程中多個關鍵中的關鍵,這個時期的發展危機是:(A)自動自發對羞怯懷疑 (B)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評論內容】

(A)自動自發對羞怯懷疑 :2-3(幼兒期)(B)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6-11(學齡兒童期)(C)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D)友愛親密對孤癖疏離:19-30(成年早期)

【評論主題】19. 張生拾金不昧的行為是因為會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讚美,依據郭爾堡(L.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張生的道德發展屬於哪個階段?(A)相對功利取向 (B)尋求認可取向(C)遵守法規取向 (D)社

【評論內容】道德成規前期(前習俗)1.服從與懲罰定向(避罰服從)2.利己主義定向(相對功利)(「對我有何益處?」)道德成規期(習俗)3.人際和諧與一致(尋求認可)(好孩子定向)4.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社會法制)(法律與秩序定向)道德成規後期(後習俗)5.社會契約定向6.普遍倫理原則(原則與良心定向)引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10. 國小階段的學生,在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中是屬於哪一個時期?(A)無律 (B)他律 (C)自律 (D)道德前期

【評論內容】

一、無律期:出生~4歲。

(一)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

(二)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

二、他律期:4歲~8歲。

(一)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

(二)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

(三)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

三、自律階段:8歲~12歲。

(一)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

(二)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三)提出的懲罰意...

【評論主題】32.某縣之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之委員計有二十一人,則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至少應該要有幾位?(A) 7 位 (B) 11 位 (C) 13 位 (D) 14 位

【評論內容】

依據1804.5.10教師法草案的修訂

第二章 第五條各級主管機關申評會置委員十五人至二十一人,均為無給職,任期二年, 由機關首長遴聘教師、教育學者、該地區教師組織代表、主管機關代表、 社會公正人士擔任,其中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任一性別委員人數應占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 申評會委員因故出缺時,繼任委員之任期至原任期屆滿之日止。

【評論主題】3.學習策略是可以透過指導或學習而獲得的。(A)是(B)否

【評論內容】

我覺的是:(A)

 是可以透過老師指導或學習而獲得.

不然...可以分享為何不可的理由嗎?

【評論主題】3.學習策略是可以透過指導或學習而獲得的。(A)是(B)否

【評論內容】

我覺的是:(A)

 是可以透過老師指導或學習而獲得.

不然...可以分享為何不可的理由嗎?

【評論主題】20.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遜(Erikson)建立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第五個時期正值青年期,是人格發展歷程中多個關鍵中的關鍵,這個時期的發展危機是:(A)自動自發對羞怯懷疑 (B)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評論內容】

(A)自動自發對羞怯懷疑 :2-3(幼兒期)(B)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6-11(學齡兒童期)(C)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D)友愛親密對孤癖疏離:19-30(成年早期)

【評論主題】14. 張老師在教育部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系統平台上,登入帳號密碼後,閱讀該班學生施測結果,據此擬訂個別化補救教學計畫。請問學生在平台上所接受的評量性質為何?(A)安置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C)診斷

【評論內容】

此題的重點在:

張老師在教育部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系統平台上,登入帳號密碼 後,閱讀該班學生施測結果,據此擬訂個別化補救教學計畫。

"表示計畫還未實施"

【評論主題】19. 張生拾金不昧的行為是因為會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讚美,依據郭爾堡(L.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張生的道德發展屬於哪個階段?(A)相對功利取向 (B)尋求認可取向(C)遵守法規取向 (D)社

【評論內容】道德成規前期(前習俗)1.服從與懲罰定向(避罰服從)2.利己主義定向(相對功利)(「對我有何益處?」)道德成規期(習俗)3.人際和諧與一致(尋求認可)(好孩子定向)4.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社會法制)(法律與秩序定向)道德成規後期(後習俗)5.社會契約定向6.普遍倫理原則(原則與良心定向)引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10. 國小階段的學生,在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中是屬於哪一個時期?(A)無律 (B)他律 (C)自律 (D)道德前期

【評論內容】

一、無律期:出生~4歲。

(一)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

(二)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

二、他律期:4歲~8歲。

(一)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

(二)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便是壞的。

(三)行為是根據行為後果的大小來決定,而非取決於主觀動機,如幫忙洗碗而打破碗和偷吃糖而打破碗的行為是「一樣壞」。

三、自律階段:8歲~12歲。

(一)兒童已能意識規則是人們所創造,可加以改變。

(二)對行為的判斷建立在行為的意圖和行為的後果上,如偷吃糖打破碗和幫忙洗碗而打破的行為是不一樣的。

(三)提出的懲罰意...

【評論主題】20.學生在記憶資料時,接近序列後端者較易記憶,這種現象是:(A)初始效應 (B)時近效應 (C)順攝抑制 (D)倒攝抑制

【評論內容】

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意指學習一連串有序列關係的項目時,排列在最初的學習材料較容易記憶,因此在課程早期宜呈現前導組織及關鍵組織概念。

時近效應指在行為過程中,對事物的最近一次接觸給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認知

以上引自維基百科

順攝抑制:舊記憶對儲存新記憶造成干擾

倒攝抑制:新記憶對回想舊記憶造成干擾

以上引自哄達那

【評論主題】25.關於諾丁絲(N. Noddings)關懷倫理學的重要主張,下列何者錯誤?(A)提出「關懷」是感性的道德根源(B)倡議德育方法須採取兩難故事的判斷(C)反對以正義概念為道德認知之核心(D)認為關懷

【評論內容】

諾丁斯(N. Noddings)倡議關懷倫理學,

1、提出「關懷」的意涵,就是要以「感受」、「全心投入」,把關懷的一方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然後去感同身受,強調要毫無保留的接受學生的全部,並幫助學生「自我實現」。反對以正義概念為道德認知之核心。

2、提出「關懷式課程」。從母親對孩子的關懷立場出發,來論述其關懷倫理學。

※關懷倫理學之道德教育方法:身教、對話、練習關懷、肯定。

3、認為女性傾向從實際的情境來討論問題,而不將道德視為抽象的知識論述。

引自太后牌陣亡筆記本

【評論主題】19.下列哪一理論強調學校教育應重視培養及教導學生如何發展適當的角色,能與其他社會成員緊密的連結在一起,讓社會形成一個統整的體系?(A)現象學(B)衝突理論(C)批判理論(D)結構功能論

【評論內容】

結構功能主義,是一個社會學流派。它把社會看成一個具有一定結構和組織化手段的系統,各社會組織有序的關聯繫統,並對社會整體發揮有效功能。強調整合的作用,忽視衝突。功能論指出,所有社會現象--不管這現象看來是多麼不道德、多荒謬、多邪惡、多不應該存在--只要它確實存在,那麼這種社會現象在社會中必然扮演著某種社會功能。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我看到的答案是:一年但,依據法規的修訂:可根據學生的需求,給予彈性的年限.....

【評論主題】19.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誕生於哪一個國家?(A)法國 (B)英國 (C)德國 (D)美國

【評論內容】

英國

1816年,歐文在蘇格蘭紐蘭奈克所辦的幼兒學校為最早。

德國

1837年,福祿貝爾在德國士瓦本公國巴特布蘭肯堡創辦一所遊戲活動機構。1840年起名幼稚園,德語為「Kindergarten」,意為「孩子的樂園」,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

美國

美國的第一所幼稚園在1838年由福祿貝爾的學生Louisa Frankenberg在俄亥俄的哥倫布創辦。另一所早期幼稚園是1856年Schurz夫人在威斯康星州Dodge 縣水鎮建立的,1873年改為公立。

引自維基百科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社會階層化

社會學大師帕森士(T. Parsons)認為教育的主要功能為『社會化』與『選擇』;從社會學觀點而言,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使個人社會化,亦即學校提供適當的環境(包括場所、設備與人員),使青少年順利完成社會化的過程,以便圓滿的參與社會生活。

社會階層(social stratum)指的是社會階層化(social stratification)的結果,社會階層化是依據某些標準或屬性,將社會分為若干高低不同層級的歷程和現象。

一般用以區分社會階層的方法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客觀評量,藉由各種指標或量表來區分(通常是透過數字來區分),例如財產收入、消費支出、教育水準、居住地區、職業類別、職位高低;

第二種是主觀評估,藉由個人主觀對於某種階層的社會聲望的認定...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1.安置性評量

 在教學前瞭解學生的先備知識(起點行為)、背景、性向及學習興趣,以因應學生之個別差異,安排適當的學習歷程,施予適當的學習與輔導,如性向測驗、編班測驗。

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Assessment)

在教學之前,教師須回答兩個主要問題:

1.學生具備學習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識的程度如何?2.學生精熟預定教學內容的程度如何?

欲獲得上述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須實施預備性評量(readiness evaluation)。此評量是在單元教學開始之前實施,評量內容包括要成功學習預定的教學所必要的基本技巧和起點行為,例如在學習算術四則運算之前,學生是否已具備加減乘除的觀念。

欲獲得上述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須實施安置性評量。此評量的目...

【評論主題】4.小達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III)的總智商是115,請問相當於T分數多少?(A) 60​(B) 70​(C) 84​(D) 95

【評論內容】

Z分數

T分數:(T=10Z+50)IQ考試:16Z+100

魏氏智商=15Z+100

因此,到推回去

魏氏智商115 

放入公式

115=15Z+100

可得出Z=1又放入

T=10Z+50 

T=60

【評論主題】21.老師選擇一圖形做為「對稱」概念的教材,如下圖:有關此圖形「對稱」的描述,何者正確?(A)是線對稱,有四條對稱軸(B)是線對稱,有二條對稱軸(C)是線對稱,有一條對稱軸(D)不是線對稱,沒有對稱軸

【評論內容】

軸對稱或線對稱指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摺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更廣泛的對稱形式為旋轉對稱。

【評論主題】3.學習策略是可以透過指導或學習而獲得的。(A)是(B)否

【評論內容】

我覺的是:(A)

 是可以透過老師指導或學習而獲得.

不然...可以分享為何不可的理由嗎?

【評論主題】3.學習策略是可以透過指導或學習而獲得的。(A)是(B)否

【評論內容】

我覺的是:(A)

 是可以透過老師指導或學習而獲得.

不然...可以分享為何不可的理由嗎?

【評論主題】3.學習策略是可以透過指導或學習而獲得的。(A)是(B)否

【評論內容】

我覺的是:(A)

 是可以透過老師指導或學習而獲得.

不然...可以分享為何不可的理由嗎?

【評論主題】【題組】⑵盛鋼桶精煉(Ladle refining)主要的功能

【評論內容】

是不是因為小華在認知上覺得:若媽媽收到玩具車也和自己收到別人送的玩具車時,一樣興奮的感覺!!-----這是不是就是稱作"自我中心"?

【評論主題】5.我國特殊性質學校的開始(A)商(B)漢(C)秦(D)清-----P.7

【評論內容】

哈哈~~我也是~~看成"特殊學校"~

【評論主題】18.旨在培養群性的教學原則是一原則?(A)同時學習原則 (B)類化原則 (C)自動原則 (D)社會化原則

【評論內容】

社會化原則:個別差異的適應是爲發展個性;社會化原則在發展群性-----社群

引自Mickey Chen

【評論主題】3.學習策略是可以透過指導或學習而獲得的。(A)是(B)否

【評論內容】

我覺的是:(A)

 是可以透過老師指導或學習而獲得.

不然...可以分享為何不可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