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4 有關利益團體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利益團體的政治行動可由部分成員投入 (B)利益團體的政治行動可能是非正式的 (C)利益團體經常提供政治人物商品和勞務,前提是決策者做出對他

【評論內容】

台灣根據《政治獻金法》,個人對同一政黨或政治團體每年捐贈總額為新臺幣30萬元,對同一候選人每年捐贈總額為新臺幣10萬元。

美國根據《聯邦選舉競選法》,美國個人對一場聯邦選舉中同一候選人的捐贈總額為2,800美元,對同一州及地方政黨每年捐贈總額為1萬美元,對同一聯邦政黨每年捐贈總額為3萬5,500美元。每奇數年會根據通貨膨脹指數進行調整。

【評論主題】2 住民自治係指地方自治團體領域內之人民,以地方住民身分參與當地公共事務。下列何者不屬於 住民自治理念之表現形態? (A)住民依法請求公開地方政府資訊之權利 (B)住民依法選舉、罷免地方政府首

【評論內容】2 住民自治係指地方自治團體領域內之人民,以地方住民身分參與當地公共事務。下列何者不屬於住民自治理念之表現形態?△住民自治地方自治團體內之住民得透過直接選舉產生地方自治團體之首長及議員,對於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運作、管理及監督均應基於地方住民之意思來進行,甚而對於地方自治事項,有依法行使創制、複決之權。

【評論主題】1 依憲法規定,關於地方之權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縣對特定事項,享有憲法直接明文賦予之立法權、執行權與司法權 (B)縣對特定事項,享有憲法直接明文賦予之立法權、執行權與監察權 (C)縣

【評論內容】1 依憲法規定,關於地方之權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首先看到憲法,代表只有規定直轄市、縣市,並沒有鄉,所以D先刪除再來地方自治團體只有行政及立法部門(A) 縣對特定事項,享有憲法直接明文賦予之立法權、執行權與司法權

【評論主題】11 按照阿蒙(Almond)與佛巴(Verba)的分類,社會成員對於政治主動關心並熱心參與,成員對所屬的政治體制充滿信心,屬於那一類的政治文化? (A)積極型政治文化 (B)互動型政

【評論內容】

這題沒讀書應該都會選 A,黃色是正向,粉色是負面,這樣就很好記一、政治文化的類別

阿奧蒙與佛巴共同出版《公民文化》,他們依照認知、情感與評價三個面向,以及政治體系、政治輸入、政治輸出以及民眾的自我能力,將政治文化劃分為地方型、臣屬型以及參與型政治文化。不過,這三種政治文化的區分純屬理論上的分類,實際上,各國或各地的政治文化同時混雜了這三種。

(一)地方型(狹隘型)政治文化 ->我對政治沒興趣也不想管

地方型政治文化,其社會分工程度較低,常常是部落領袖集政治-經濟-宗教大權於一身,並沒有專職的政治角色出現。該政治文化體系中的人民在政治取向上與其宗教與社會行為取向並無差異,其對於政治體系、政治輸入、政治輸出以及自我政治能力並沒有特別的期望。

(二)臣屬型政治文化 ->我懂政治但是我沒興趣

臣屬型的人民對於政治體系以及政治輸出,具有相當的認知,但在情感上是相當消極的。而在政治輸入以及自我參與的能力上,人民在認知、情感以及評價上,都相當被動或是疏離。

(三)參與型政治文化 -> 我懂政治並熱衷參與

參與型的人民在政治體系、政治輸入、政治輸出以及自我能力上,皆具備認知、情感與評價的能力。

【評論主題】6 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研究,在人類歷史中的那個階段,自由民主國家的數量,首次大幅超越其他政治體制? (A)法國大革命時期 (B)美國

【評論內容】

《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中,提到現代國家民主化有三大波潮。

第一波:1828 ~ 1926 年,共產生了以歐美為主的「29 個」民主國家。

第二波:1943 ~ 1962 年,共產生了「 36 個」民主國家。

第三波:1974 年以後,共產生了「60 個」民主國家。 第三波的民主最為波瀾壯觀,最有名的就是蘇聯及東歐的「蘇東波」大規模民主浪潮。----------------------------------------------------------------------------

(A) 法國大革命時期 ->1789年

【評論主題】4 下列何種主張,反映以目的論(teleology)判斷一項公共政策的觀點? (A)照顧社會弱勢 (B)主張女性擁有選擇人工流產的權利 (C)抗議政

【評論內容】

目的論---屬於哲學的範疇,致力於探討事物產生的目的、本源和其歸宿。這題需要比較有點脈絡的思考,那些措施可以達到目的性的改變

(A) 照顧社會弱勢 ->

【評論主題】21 地方自治團體不得課徵下列何者,以獲取收入?(A)房屋稅(B)規費(C)工程受益費 (D)菸酒稅

【評論內容】(D) 菸酒稅-->屬於國稅,由中央課徵,地方自治團體無權課徵

【評論主題】24 有關地方自治團體間跨域合作機制之建構與推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地方制度法提供跨域合作之法制基礎 (B)資源與資訊共享被認為是跨域合作關係之核心議題 (C)地方自治團體在地位對等之前提下合作

【評論內容】(D) 現有法制未提供地方自治團體跨域合作誘因--->有提供地方制度法第 24-1 條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對於直轄市、縣(市)、鄉(鎮、市)所提跨區域之建設計畫或第一項跨區域合作事項,應優先給予補助或其他必要之協助。

【評論主題】22 甲鄉公所怠於清理鄉之垃圾,嚴重影響環境衛生,有關縣政府之監督方式,下列何者非屬地方制度法所許可? (A)命鄉公所於一定期限內清理完成 (B)縣政府決定代行處理前,函知該鄉公所 (C)代行處理所支

【評論內容】

(C) 代行處理所支出的費用,直接從縣政府對鄉公所當年度之補助款扣減抵充之這題重點在於"直接" 是錯的,應先要求其負擔,如拒絕再自以後年度之補助款扣減抵充之地方制度法第76條代行處理所支出之費用,應先由被代行處理之機關負擔,各該地方機關如拒絕支付該項費用,上級政府得自以後年度之補助款中扣減抵充之。

【評論主題】21 地方自治團體不得課徵下列何者,以獲取收入?(A)房屋稅(B)規費(C)工程受益費 (D)菸酒稅

【評論內容】(D) 菸酒稅-->屬於國稅,由中央課徵,地方自治團體無權課徵

【評論主題】24 有關地方自治團體間跨域合作機制之建構與推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地方制度法提供跨域合作之法制基礎 (B)資源與資訊共享被認為是跨域合作關係之核心議題 (C)地方自治團體在地位對等之前提下合作

【評論內容】(D) 現有法制未提供地方自治團體跨域合作誘因--->有提供地方制度法第 24-1 條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對於直轄市、縣(市)、鄉(鎮、市)所提跨區域之建設計畫或第一項跨區域合作事項,應優先給予補助或其他必要之協助。

【評論主題】20 某學者認為:「政治學研究的目標應該在於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論上的嚴謹與科 學性。」他最可能主張下列那一個政治學的研究途徑? (A)後行為主義 (B)行為主義 (C)理性抉擇 (D)

【評論內容】新制度論

新制度論是70年代,學者重新檢視制度影響的結果,其認為人的行為乃是受到制度的制約,制度提供誘因,進而左右人的行為。新制度論主要受到三個學科的影響:

(一)經濟學

又稱為「理性選擇制度論」,此理論主張人是理性自利,並藉由經濟學的方法探討各類制度的問題。理性選擇制度論認為,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建立履行契約的機制,制裁欺騙行為,解決集體行動的問題。

(二)社會學

社會制度論認為,人是鑲嵌在無法控制的社會、經濟與政治所形成的文化、習慣與組織等制度之中。這些制度內化行為者的行為,提供行為者準則,進而影響行為。

(三)歷史學

歷史制度論認為,制度只是歷史過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分析時著重歷史過程...

【評論主題】18 關於文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擔負法律與行政責任 (B)主要任務為制定政策 (C)不得任意將其免職 (D)嚴守政治與行政中立

【評論內容】

4F 對....韋伯一直說實際上政策是文官制定的....一直說考進去之後是由我們文官負責,但課本就是寫政務官啊!!!!!  一直搞混

哭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