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45. 關於教學鷹架(scaffolding)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前提假設知識本質是一套固定的知識庫,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習者(B)其原型為一對一的個別輔導(C)教師在必要時機提供協助,包含限制

【評論內容】

鷹架理論 Scaffolding Theory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對認知發展提出一種與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知發展論不同的理論。在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中,最受重視的是他倡議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近側發展區」指介於兒童自己獨自表現所能達到的能力水準,與經由別人給予協助後可能達到的能力水準,此二種水準之間的一段差距。在這種情形下,別人給予兒童的協助,包括成人的協助或的互動等社會支持,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促進發展的作用。

根據維高斯基的這種觀點,布魯納、羅斯和吳德(Bruner, Ross & Wood)於一九七六年將兒童得自成人或同儕的這種社會支持隱喻為「鷹架支持」...

【評論主題】42. 請從下列對話情境,分析孔老師失去使用哪個行為改變策略的好時機?學生們:今天可以不要上數學課嗎?其他班級都可以去打球。孔老師:不行,如果我們不先練習計算體積,我們班進度落後很多。學生們(吵吵嚷嚷

【評論內容】

(B)前置刺激 (antecedent stimulus)

行為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乃是假設從事問題行為,其背後皆有目的。

強調行為發生前的前置刺激(antecedent,A)、行為(behavior,B)、發生後利用該行為所達成的後果(consequence,C),

此A-B-C的連結關係即為教師行為介入前分析的重點。

舉例:ADHD的兒童之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即在於A環境刺激所產生的行為,與B行為發生後所得到的C後之間的連結薄弱;換言之,他從高處跳下(B),老師嚴厲斥責並剝奪休息時間(C),他感受不到因為(B)才有(C)的因果關係,下次一樣的情境,仍然會一而再地重複該危險行為。

參考資料: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行為功能分析

【評論主題】【題組】30.小方的表現與大腦中哪一區塊的功能關係最密切?(A)頂葉 (B)枕葉 (C)額葉 (D)顳葉

【評論內容】

口訣:

山頂洞人的耳屎,被夜鷹送到急診室。

   頂動      額思      顳音         枕視

【評論主題】【題組】30.小方的表現與大腦中哪一區塊的功能關係最密切?(A)頂葉 (B)枕葉 (C)額葉 (D)顳葉

【評論內容】

口訣:

山頂洞人的耳屎,被夜鷹送到急診室。

   頂動      額思      顳音         枕視

【評論主題】5. 某學者新編一份教學性向測驗,擬作為甄選師培生之用。若要建立效標關聯效度,下列哪一種效標最為理想?(A)就讀大學畢業總成績 (B)必修教育學分之總成績 (C)最後一學期學校實習成績 (D)教甄錄取

【評論內容】

Quietlake 幼稚園下 (2014/06/03) 128 以下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確:這份「教學性向測驗」的分數希望能反應出考生是否適合當「師培生」,也就是希望能用這份測驗找出「未來的好老師」,所以效標選「教甄錄取後學校服務表現」。換句話說,如果在這份測驗得到高分的同學,未來也真的成為好老師,則這份測驗的目標就有達成。線上測驗: /item-26.%E6%9F%90%E5%AD%B8%E8%80%85%E6%96%B0%E7%B7%A8%E4%B8%80%E4%BB%BD%E6%95%99%E5%AD%B8%E6%80%A7%E5%90%91%E6%B8%AC%E9%A9%97%EF%BC%8C%E6%93%AC%E4%BD%9C%E7%82%BA%E7%94%84%E9%81%B8%E5%B8%AB%E5%9F%B9%E7%94%9F%E4%B9%8B%E7%94%A8%E3%80%82%E8%8B%A5%E8%A6%...

【評論主題】42. 請從下列對話情境,分析孔老師失去使用哪個行為改變策略的好時機?學生們:今天可以不要上數學課嗎?其他班級都可以去打球。孔老師:不行,如果我們不先練習計算體積,我們班進度落後很多。學生們(吵吵嚷嚷

【評論內容】

(B)前置刺激 (antecedent stimulus)

行為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乃是假設從事問題行為,其背後皆有目的。

強調行為發生前的前置刺激(antecedent,A)、行為(behavior,B)、發生後利用該行為所達成的後果(consequence,C),

此A-B-C的連結關係即為教師行為介入前分析的重點。

舉例:ADHD的兒童之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即在於A環境刺激所產生的行為,與B行為發生後所得到的C後之間的連結薄弱;換言之,他從高處跳下(B),老師嚴厲斥責並剝奪休息時間(C),他感受不到因為(B)才有(C)的因果關係,下次一樣的情境,仍然會一而再地重複該危險行為。

參考資料: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行為功能分析

【評論主題】45. 關於教學鷹架(scaffolding)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前提假設知識本質是一套固定的知識庫,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習者(B)其原型為一對一的個別輔導(C)教師在必要時機提供協助,包含限制

【評論內容】

鷹架理論 Scaffolding Theory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ev S. Vygotsky, 1896~1934)對認知發展提出一種與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知發展論不同的理論。在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論中,最受重視的是他倡議的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近側發展區」指介於兒童自己獨自表現所能達到的能力水準,與經由別人給予協助後可能達到的能力水準,此二種水準之間的一段差距。在這種情形下,別人給予兒童的協助,包括成人的協助或的互動等社會支持,對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促進發展的作用。

根據維高斯基的這種觀點,布魯納、羅斯和吳德(Bruner, Ross & Wood)於一九七六年將兒童得自成人或同儕的這種社會支持隱喻為「鷹架支持」...

【評論主題】38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A)高層次同理心在諮商前期必要時可使用(B)面質技巧會破壞諮商關係,儘量少使用(C)傾聽是一種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技術(D)當諮商關係出現不信任感,可使用立即性技巧

【評論內容】

面質

只當諮商員發現當事人語言與非語言行為不一致、逃避面對自己的感覺與想法、語言行為前後矛盾、不知善用資源、未覺察自己的限制等行為時,諮商員指出當事人矛盾、不一致的地方,協助當事人對問題有進一步的了解。

同理心

初層次同理心與高層次同理心之公式

 

初層次同理心 = 簡述語意 + 情感反映

 

 <這是在輔導第一階段-諮商員的反映-中使用 

 

[初層次同理心即是諮商員使用一種會談技術使能簡述案主之語意,並對其情感做反映]

[cl表案主;co表諮商輔導員] 

例如:

cl:「老師老愛盯我,真是氣死人」;co:「老師對你太嚴格的作法,讓你感到不舒服」

cl:「小明都一直對我的恥笑,真是氣死人」;co:「小明對你的恥笑,讓你感到不舒服...

【評論主題】33「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簡稱 UNESCO)」於 1996 年及 2003 年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自處」及「學會改變」等五大支柱,以支持下列何種理念?(A)教師專

【評論內容】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來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二十一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於一九九六年發表《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與二00三年所出版的《開發寶藏:願景與策略2002–2007》(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一書中,提出了終身學習五大支柱的概念。

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分述如下:第一支柱:學會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認識他人及其歷史、傳統與價值觀,藉此創造出一種新精神,促使人類以智慧及和平的方式實現共同的理想,並解決無可避免的衝突。

第二支柱:學會追求知識(learning to know)充...

【評論主題】2 「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十大標準中,「教師能統整領域/學科知識概念,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用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活化教學內容」,屬於下列哪一個標準的內涵?(A)具備領域/學科知識及相關教學

【評論內容】《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十大指標

專業標準

 

專業表現指標

1. 具備教育專業知識

並掌握重要教育議題

 

1-1 具備教育專業知能(與涵養)。

1-2 了解學生身心特質與學習發展。

1-3 了解教育階段目標與教育發展趨勢,掌握重要教育議題。

2. 具備領域/學科知識及

相關教學知能

2-1 具備任教領域/學科專門知識。

2-2 具備任教領域/學科教學知能。

3. 具備課程與教學設計能力

 

3-1 參照課程綱要與學生特質明訂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與教學計畫。

3-2 依據學生學習進程與需求,彈性調整教學設計及教材。

3-3 統整知識概念與生活經驗,活化教學內容。

4. 善用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

4-1 運用適切教學策略與溝通互動技巧,幫助學生學習。

4-2 運用多元教學媒...

【評論主題】5 下列哪一項不是美國中央教育行政機關的職權呢? (A)經費補助 (B)教育研究 (C)制定課程標準 (D)教育報導

【評論內容】

美國

教育行政制度 

美國教育行政制度基本上分為聯邦、州與地方三級制度。由於憲法修正案第十條規定:「凡憲法未授與聯邦,而又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利,均保留於各州或人民。」所以教育之最高權力分屬各州,而形成典型的地方分權的教育行政制度。 

聯邦政府的教育部通常只具有三項主要任務:

(一)從事教育研究

(二)從事無法為單一州政府負責之教育服務事項

(三)核發獎助金事宜。

總而言之,聯邦政府負責監督、協調及執行跨州際教育事務及領導全國教育發展方向。 

州政府方面通常是類似聯邦政府之組織,有行政、立法及司法單位,行政事務由州長負責,而州的教育事務則由州教育廳執行,主要負責監督與協調地方學區,事項包括:學校課程、畢業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