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1.有一位高中女生她很會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在與別人溝通時卻似乎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這是大腦皮質的哪一個區域出現問題?(A)威尼克(Wernicke) (B)布洛卡(Broca)(C)聯合(as

【評論內容】

威尼克(Wernicke) -能說(表達) 不能聽(接收理解)

布洛卡(Broca) -能聽(接收理解) 不能說(表達)

記法 威尼克的「威」和-多「話」(台語) 諧音

【評論主題】28. 以下哪一項不符合全語言教育的精神?(A)在牆上貼滿注音符號和英文字母 (B)在娃娃家放電話簿和記事本 (C)以白報紙寫上師生團討事項 (D)讓入園孩子簽到或畫到

【評論內容】

我的理解是:沉浸在「完整的語言」,而非「單一的符號」

BCD皆是手段,能讓孩子自然運用「語言」

但A選項,僅僅是「單一的符號」,如果只看到注音符號或字母,並不知道那代表了什麼意義……

 

【評論主題】12.王老師謊報成績,使教務處登載錯誤,請問王老師犯了什麼罪?(A)瀆職罪 (B)偽造文書罪 (C)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D)背信罪

【評論內容】

B要有實際的文書喔!  這一題當中,因為王老師是口頭講,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所以只能選C

但我個人認問這種題目不太有意義  又不是要考法律系= =

【評論主題】32.盛唐詩人中以寫「山水詩」著稱的是:〔(A)王維、孟浩然 (B)岑參、高適 (C)孟郊、賈島 (D)元稹、白居易〕

【評論內容】

嚴格一點的話應該要分開

但這一題把山水詩和田園詩合流了

山水→謝靈運、王維

田園→陶淵明、孟浩然

合流→自然詩派(或合稱「山水田園詩派」)

【評論主題】11.下列哪一條式子所算出的答案為「十二」?(A)□牛一毛+□子登科-入木□分=(B)□波三折+□蹴可幾×□馬仰秣=(C)才高□斗×一石□鳥-朝三暮□=(D)□室九空÷三申□令-□三其德=

【評論內容】

(A)「九」牛一毛+「五」子登科-入木「三」分=9+5-3=11

(B)「一」波三折+「一」蹴可幾×「六」馬仰秣=1+1*6=7

(C)才高「八」斗× 一石「二」鳥-朝三暮「四」=8*2-4=16-4=12

(D)「十」室九空÷ 三申「五」令-「二」三其德=10/5-2=2-2=0

【評論主題】21.李老師若想運用增強策略來協助班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行為發生的後期階段採用下列哪一種增強分配方式?(A)固定比例增強 (B)不固定比例增強 (C)固定時距增強 (D)不固定時

【評論內容】

初期應採連續增強,每一次表現好就給予增強(屬固定比例增強)

後期應採間歇增強,不固定次數給予增強,以維持良好行為(屬不固定比例增強)

時距指的是時間,固定時距  如:每30分增強一次 生活常見例子:週薪、月薪

  不固定時距  如:有時20分增強  有時一小時增強

【評論主題】15.『蘭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句中「放浪形骸」意思是((A)樂觀進取 (B)不拘禮俗 (C)達觀自適 (D)行為放縱)

【評論內容】翻譯:有些人因個人的興趣而寄託情懷,便放蕩逍遙,以追求生活規範以外的自性與快樂。

【評論主題】3.「ㄅ、ㄆ」二聲母在發音時最大的不同在於?((A)送氣、不送氣 (B)聲帶是否顫動 (C)發音部位 (D)音調的高低)

【評論內容】

不是拿手心放嘴巴前  要隨便拿一張紙放在嘴巴前

用一樣音量大小唸唸看,會發現唸ㄅ時紙不太會動,唸ㄆ的時候,紙會瘋狂的跑

這就是送氣不送氣的差別

【評論主題】25.下列何者與「如何賦予測驗分數意義」較為相關?(A)題目的內部一致性 (B)測驗編製的程序問題(C)題目的難易度 (D)常模參照或效標參照的決定

【評論內容】

測驗分數要有意義,基本上就是D選項的那兩種方式

從效標參照,你知道自己的分數是及格,或是不及格(達到/未達到  一定水準)

從常模參照,將原始分數轉換為常模的位置,你就知道比起這一群人來說,你的程度落在哪個位置

如果只知道自己分數是78分,你知道了ABC,又能如何?你還是很難有個底,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底是怎麼樣…

像魏氏智力測驗,也都是要先算出原始分數,再對照常模,算出位置,才能算出IQ的數值

只看原始分數,是沒有意義的。而ABC選項,基本上你還是只看到了原始分數的呈現,看不出「意義」

【評論主題】8.信封中路,寫收信人時,可用「某某先生敬啟」,表示禮貌。(A)是(B)否

【評論內容】

4F的說法不對喔 

2F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

 啟封辭是請收信人「開啟信封的用辭」

你在信封上寫敬啟,就是叫收信人「很恭敬的開啟這封信」

是非常不禮貌的= =

但在書信上寫  某某某(自己的名字)敬啟

則是:我某某某很恭敬地向你陳述這些事情

兩個啟字的意思不一樣

【評論主題】4.下列哪一項文字的組合,是依照「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順序排列? ((A)瓜刃社烈 (B)本冊信圃 (C)月祭牟聞 (D)琴杳芝衣)

【評論內容】

轉注假借有太多例子了,一般考試不會考到轉注假借啦 

以本義來看的話,各選項應為:

(B)本:指事 冊:象形 信:會意 圃:形聲(C)月:象形 祭:會意 牟:指事 聞:形聲(D)琴:象形 杳:會意 芝:形聲 衣:象形

【評論主題】7、「齊聞王將"之"魯」『戰國策趙策三』畫線的詞在這裡的意思是(A)離開(B)前往(C)動身(D)出使。

【評論內容】

虛詞通常有固定用法  在翻譯的時候,通常直接用「往」的意思,而不會隨自己的意思去加詞

動身和前往的意思雖然看起來的動作是差不多,但用法上仍有不同

動身→事前會做周詳的計畫,預計在某一天要出發  或是  開始動作、開始要出發

前往→單純的陳述事實

而且,「動身」的後面不會加賓語(英文中的受詞)

而「前往」後面則可以加上賓語,比如此文中的「前往魯地」

但我們不會說「動身魯地」  那樣很奇怪……

【評論主題】20.以下哪一句話最能反映多元智能的教學理念?(A)五育並重 (B)教學相長 (C)因材施教 (D)熟能生巧

【評論內容】

多元智能的最大改革是:將智力的範圍擴展到各方面,而不僅限於學科能力

 鼓勵學生發展其優勢能力,以優勢帶起弱勢 但其中心還是放在學生的「優勢能力」

 如果我們知道學生數理邏輯概念佳,就多以「歸納演譯」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 若學生空間智能佳,不妨指導學生採用心智圖 藉學生的優勢能力,激發其弱勢能力 ……如此看來,其實反映了教師應當「因材施教」 不要強迫學生採用固著的方式學習而「五育並重」的概念,比較強調「各科都要好」 不過,在多元智能的概念當中,一個孩子既然是肢體動作強,學科能力差, 就不要強求他一定要把成績提升上來 而是讓他在他優勢的領域多加發展  如果有可能,才由優勢激發弱勢智能

所以,應選「因材施教」,而非「五育並重」

【評論主題】8.老師在上課前告知學生:「如果這一節大家認真上課,下課前就說一段你們愛聽的歷史故事。」這是利用何種策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A)提供行為後果的增強 (B)啟發興趣並激發好奇(C)提示努力之後的情境 (

【評論內容】

如果沒有A的話,選C是還算可以但是C這個選項就是「不夠明確」,也「不夠精準」

所謂的「情境」,指的就是一種情況、情景,但這是一個很廣泛、很中立的詞這個選項,甚至可以改成「提示努力之後的結果」就這點來說,其實C選項,更適合用在「因為你很認真上課,所以能學習到很多知識」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認真上課,不管是誰來上課,不管是在什麼時間點,都可能獲得一樣的結果

但是「說一段你們愛聽的歷史故事」,卻是老師主動提出的獎勵是這個老師所提出的「增強物」

【評論主題】8.老師在上課前告知學生:「如果這一節大家認真上課,下課前就說一段你們愛聽的歷史故事。」這是利用何種策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A)提供行為後果的增強 (B)啟發興趣並激發好奇(C)提示努力之後的情境 (

【評論內容】

以A和C來講,A比較適合喔

因為C,提示「情境」,這個情境並不一定是學生喜歡的啊!

但是題幹所提出的「愛聽的歷史故事」,算是「增強物」,所以選A會更明確

【評論主題】5.盧梭(J. J. Rousseau)的《愛彌兒》(Emile)一書中所彰顯的教育理論,是屬於哪一種主義的教育哲學?(A)現實主義 (B)自然主義 (C)經驗主義 (D)存在主義

【評論內容】

有B的時候就是選B啊  在教哲裡  有一派就是自然主義其代表人物就是盧梭、福祿貝爾

C選項的話…太廣泛了

【評論主題】22.有關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論述何者為真?(A)equilibration,平衡的過程,也就是一種認知與外在抗衡,以維持認知結構靜止不變的歷程(B)assimilation,同化作用,也就是心靈用

【評論內容】

不是考英文單字吧,英文的後面就是中文了

a不是要「維持不變」,而是希望達到「平衡」的狀態

c又可翻譯成「調適」,非「對新經驗調整」,而是要「調整自己既有的認知結構」

d包括「同化」

【評論主題】75.所謂「長短句」,下列何者正確?(A)詩(B)詞(C)曲(D)賦

【評論內容】

這一題答案有問題  題目也說明不夠明確

曲也同樣是「長短句」

詞曲別稱當中都有「樂府」

也都會強調兩者都是長短句

照理說,BC都可以……

雖然就別稱來講,大部分提到詞的時候,都會講到「長短句」、「樂府」、「詩餘」

但講到曲的時候 也常提到其為長短句,可入襯字

嚴格講起來,就格式上來講,要說賦是長短句也行,只是文學史上不會特意去強調這一點

這一題出得很糟糕= =

 

【評論主題】34.下列何項教學活動最傾向於以學生為中心?(A)發問 (B)引導式練習 (C)小組學習 (D)示範

【評論內容】

發問可分成  教師發問  教師引導學生發問 學生自主發問 

在這題的選項中沒有很明確指明為何種,那可視為階段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發問

這中間仍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需要教師大力介入

所以比較起來  小組學習  在整個課堂上  都是以學生為主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

自然選「小組學習」較恰當

【評論主題】47.宋詞大約可以分為豪放、婉約,下列詞家何者屬於『婉約派』?(A)辛棄疾 (B)周邦彥 (C) 蘇軾 (D)劉克莊。

【評論內容】

婉約是跟豪放相對的概念

詞本就以婉約為正宗,可以說,扣掉豪放派之後,所有的派別都屬於婉約

本題答案並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