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前哈佛大學校長德瑞克.伯克(Derek Bok)曾提出大學教育要培育大學生的八大能力,未包括下列那一項?(A)培養廣泛興趣 (Acquiring Broader Interests)(B)學習領導(L

【評論內容】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B268/sale.asp

大學究竟要學生四年後帶走什麼呢?大學應如何幫助正值人生可塑期的年輕人成長與發展?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二十年,一生的熱情與奉獻皆在教育,德瑞克‧伯克提出二十一世紀八個教育目標:1.表達能力(寫作與口語溝通)  2.思辨能力3.道德推理能力                              4.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5.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              6.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7.廣泛的興趣                                  8.就業能力以培育學生不只習得知識,更具備面對未來人生的智慧。

【評論主題】35. ( ) 下列新詩與題旨的配對選項,何者正確?(A)甲:曇花;乙:青蛙;丙:楓葉(B)甲:蝴蝶;乙:魚;丙:楓葉(C)甲:水仙花;乙:魚;丙:木棉(D)甲:曇花;乙:青蛙;丙:木棉甲、關於我的一

【評論內容】

建議題目排列整齊~謝謝!

35. ( ) 下列新詩與題旨的配對選項,何者正確? (A)甲:曇花;乙:青蛙;丙:楓葉 (B)甲:蝴蝶;乙:魚;丙:楓葉 (C)甲:水仙花;乙:魚;丙:木棉 (D)甲:曇花;乙:青蛙;丙:木棉 甲、關於我的一生/有不少哲學對談/說我嘲弄永恆也好/或歌頌我 及時璀璨 /無妨 /被通知粉墨上妝 /午夜場 /屬於我的戲碼 / 像世界和平一樣的短暫 /我拉開序幕 /我告別演出 乙、我們是哲學家的後裔跟莊子有親戚關係/沒有毒蛇的地方/就是 天堂/海大海小/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池塘/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丙、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喚/那樣輕輕/就咬出掌血來 

【評論主題】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A) Cooley (B) Mead (C) Pia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評論主題】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A) Cooley (B) Mead (C) Pia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評論主題】9「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如此回答,是屬於下列的哪一種修辭?(A)婉曲 (B)譬喻 (C)誇飾 (D)類疊

【評論內容】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左傳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推辭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婉轉表現年輕時不見用鄭伯之怨懟。

【評論主題】5.「楚人有賣盾與矛者,先譽其盾之堅,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萬物莫不陷也。』市人詶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

【評論內容】

自相矛盾比喻行事或言語先後不相應、互相抵觸。語本《韓非子.難勢》。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說話都應該經過大腦思考,不要誇過頭,要不然就可能會喧賓奪主了。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7NKxDO.html

【評論主題】82. 號稱「正向心理學之父」的 M. Seligman 提出一個有關幸福(well-being)的理論,用 PERMA 代表幸福的五大元素,請問下列何者不在這五大元素之中?(A)P 代表正向情緒(P

【評論內容】

49. 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為當代正向心理學的代表性人物,下列何者 並非其作品? (A)《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 (B)《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 (C)《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 (D)《邁向圓滿》(Flourish)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 107 年 - 新北市立高級中等學校107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教育專業科目)試題 #69172

【評論主題】40. 「門外喚賣花,嬌聲風送入窗紗,愛花莫待花有主,惜花總在花開時。」這個流行歌詞,運用了哪一種的修辭技巧?(A) 頂真 (B) 雙關 (C) 藏詞 (D) 轉品

【評論內容】

門外喚賣花,嬌聲風送入窗紗,紫宅紅嫣,不知好花落誰家。籃中滿是花,早晨賣到日西下,大街小巷,不知好花落誰家。愛花,莫待花有主,惜花,總在花開時。且買一朵花,如把花兒比作她,深情難寄,不知好花落誰家。愛花,莫待花有主,惜花,總在花開時。且買一朵花,如把花兒比作她,深情難寄,不知好花落誰家。

【評論主題】3 下列何者不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民小學學習階段的重點?(A)著重生活習慣與品德的培養。 (B)進行性向試探,精進社會生活所需知能。(C)鼓勵自我探索,培養社區/部落與國家意識。 (

【評論內容】

一、國民小學n(一)第一學習階段係學生學習能力的奠基期,應著重生活習慣與品德的培養,協助學生在n生活與實作中主動學習,並奠定語言與符號運用的基礎。

(二)第二學習階段持續充實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基本生活知能與社會能力,開發多元智能,n培養多方興趣,協助學生能夠透過體驗與實踐,適切處理生活問題。

(三)第三學習階段應協助學生深化學習,鼓勵自我探索,提高自信心,增進判斷是非的能n力,培養社區/部落與國家意識,養成民主與法治觀念,展現互助與合作精神。 

【評論主題】35. ( ) 下列新詩與題旨的配對選項,何者正確?(A)甲:曇花;乙:青蛙;丙:楓葉(B)甲:蝴蝶;乙:魚;丙:楓葉(C)甲:水仙花;乙:魚;丙:木棉(D)甲:曇花;乙:青蛙;丙:木棉甲、關於我的一

【評論內容】

建議題目排列整齊~謝謝!

35. ( ) 下列新詩與題旨的配對選項,何者正確? (A)甲:曇花;乙:青蛙;丙:楓葉 (B)甲:蝴蝶;乙:魚;丙:楓葉 (C)甲:水仙花;乙:魚;丙:木棉 (D)甲:曇花;乙:青蛙;丙:木棉 甲、關於我的一生/有不少哲學對談/說我嘲弄永恆也好/或歌頌我 及時璀璨 /無妨 /被通知粉墨上妝 /午夜場 /屬於我的戲碼 / 像世界和平一樣的短暫 /我拉開序幕 /我告別演出 乙、我們是哲學家的後裔跟莊子有親戚關係/沒有毒蛇的地方/就是 天堂/海大海小/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池塘/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丙、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喚/那樣輕輕/就咬出掌血來 

【評論主題】6.下列全屬「非雙聲疊韻雙音節衍聲複詞」的選項是:(A)鸚鵡/邂逅/薔薇 (B)顢頇/倥傯/絡繹 (C)蹉跎/遛達/黽勉 (D)躑躅/葡萄/荒唐

【評論內容】字詞 【躑躅】注音 ㄓˊ ㄓㄨˊ漢語拼音 zhí zhú相似詞 徘徊、躊躇釋義 徘徊不前的樣子。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山躑躅的簡稱。參見「山躑躅」條。 

【評論主題】6.下列全屬「非雙聲疊韻雙音節衍聲複詞」的選項是:(A)鸚鵡/邂逅/薔薇 (B)顢頇/倥傯/絡繹 (C)蹉跎/遛達/黽勉 (D)躑躅/葡萄/荒唐

【評論內容】字詞 【黽勉】注音 ㄇㄧㄣˇ ㄇㄧㄢˇ漢語拼音 mǐn miǎn釋義 

勉勵、努力。《詩經.邶風.谷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明.陸世廉《西臺記.第四齣》:「掉行不顧,從萬死一生中,黽勉經營,不遺餘力。」也作「僶勉」、「僶俛」。

【評論主題】35.陸游〈卜算子〉:「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 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此詞所詠之對象應是: (A)蘭(B)菊(C)竹(D)梅

【評論內容】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http://www.chinesewords.org/poetry/56122-35.html

【評論主題】11.下列詞語所指之年齡,最小的是: (A)不惑之年(B)弱冠之年 (C)志學之年(D)耳順之年

【評論內容】

年齡:褓之年→不滿周歲。黃口→嬰兒。周晬(ㄗㄨㄟˋ)→小孩子滿1歲。聚沙之年→童年。始齓(ㄔㄣˋ)→約7、8歲。

舞勺(ㄓㄨㄛˊ)之年→約13歲,稱未成年之時。豆蔻年華→13、14歲的少女。白齒青眉→指青少年時期。

束髮總髮→約15歲。志學之年→15歲。乳臭未乾、乳臭未除→1.比喻年幼 2.譏諷年輕人不夠成熟。

加笄之年、及笄之年、弱笄既笄、笄年→女子15歲。破瓜之年、瓜宇初分→女子16歲。齒白脣紅→形容年輕貌美。

弱冠之年、加冠之年、及冠之年→男子20歲。雙十年華→20歲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壯有室→男子30歲,而立之年、當立之年→30歲

強仕之年→男子40歲,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聖人之年→50歲,大衍之年→50歲,杖家之年→50歲

耳順之年→60歲,花...

【評論主題】9.「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橫」字的 詞性是: (A)名詞(B)形容詞(C)動詞(D)副詞

【評論內容】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1.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

語譯:青翠的山巒,斜橫在北城外。澄澈的流水,縈繞在城東。

句旨:點出告別地點。意謂此地山水環繞。

2.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語譯:在此地分別後,你將像孤零的蓬草,獨自飄飛萬里。

句旨:謂離別之後,相隔遙遠。

3.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語譯     語譯:遊子行蹤飄忽不定就如天上的白雲一樣,我這老友惜別的深情,如同夕陽依依不捨留戀著大地。

句旨:情景交融。意謂送別老友,別情依依。

4.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語譯:在此揮手告別,連馬兒也不願分別...

【評論主題】2.報載「中山高子夜發生大車禍」,「子夜」相當於什麼時間? (A)晚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B)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 (C)凌晨一點到凌晨三點(D)凌晨三點到五點

【評論內容】

子夜,亦稱半夜、子正,指二十四小時制的00:00(24:00)或十二小時制的夜晚12:00。中國古代以子夜為日之分界,以子正初刻(00:00)為一日之開始,夜子初四刻(24:00)為一日之終結。

而且分一日為十二時辰,子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前一日23:00至01:00

(十二小時制的前一日深夜11:00至凌晨1:00)

【評論主題】1.朵思〈士林夜市〉:「鹽酥雞是沒有屬性的/蜜餞有宜蘭的風光」,「沒 有屬性」意謂: (A)沒有特殊口味 (B)沒有特定產地 (C)沒有固定客源 (D)沒有特製招牌

【評論內容】

士林夜市

◎朵思 

那裡,兩岸掛滿長袖短袖的季節

一些領夾以鱷魚之姿

夾住要飛走的歲月

一杯杯酸梅湯、椰子汁、檸檬水霸佔走道

流盪著國際電話線上軟軟碰觸記憶的

淡水河、濁水溪、愛河水

鹽酥雞是沒有屬性的

蜜餞有宜蘭的風光

廉價的痞子的愛情竟也在各種髮夾和小吃攤

之外,大膽陳列

給女兒買一把梳理鄉愁的梳子吧

給兒子買一隻可以讓時間歇息的椅壂吧

給自己買一種可以攀住眼眶流連哀怨的茶壺吧

那種墨色沈澱的感覺

可以讓自己感受到夜色如何與時間擦身

――引自《閱讀文學地景.新詩卷》(文建會策劃主辦,聯合文學編製)

【評論主題】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A) Cooley (B) Mead (C) Pia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評論主題】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A) Cooley (B) Mead (C) Pia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評論主題】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A) Cooley (B) Mead (C) Pia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評論主題】郁永河〈裨海紀遊〉寫去北投探勘硫礦產地云:「顧君濟勝有具,與導人行,輒前。」句中「濟勝有具」是指: (A)好勝心強 (B)身體強健 (C)熟悉地形 (D)經驗豐富

【評論內容】

(郁永河•北投硫穴記)濟勝有具:具備穿越渡橫越的勝算,此指身體健壯。

【評論主題】3. They left some garbage here.(於句尾加入附和句)

【評論內容】字詞 【一世之雄】注音 ㄧ ㄕˋ ㄓ ㄒㄩㄥˊ漢語拼音 yī shì zhī xióng釋義 

一代的英雄人物。《宋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摴蒲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宋.蘇軾〈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評論主題】3. They left some garbage here.(於句尾加入附和句)

【評論內容】字詞 【一片冰心】注音 ㄧ ㄆㄧㄢˋ ㄅㄧㄥ ㄒㄧㄣ漢語拼音 yī piàn bīng xīn釋義 

比喻人冰清玉潔、恬靜淡泊的性情。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二首之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評論主題】二、試述當油料外洩時,油污染處理人員於接到召集通知後,應採取行動為何?(20 分)

【評論內容】

彈性領導(flexible leadership),又稱柔性領導或靈活領導,係指領導者因應內外在環境的改變,調整自己的領導行為,採取授權、分工、激勵、關懷、互動、創新和變革等領導行為,促進組織靈活運作,以發揮領導效能,達成組織發展目標。

【評論主題】二、【題組】⑴高分子材料之物性與其分子量相關,請列舉兩項聚合體分子量的定義。(10 分)

【評論內容】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指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

【評論主題】【題組】 3.根據以上之計算,投資越久,是不是投資總風險越低?

【評論內容】

(A)蜀犬吠日 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評論主題】2.主張人們應不受到性別拘限而發展自我,這是受到下列哪一主義的影響?(A)性別主義(B)人文主義(C)女性主義(D)自由主義 。

【評論內容】

又稱女權主義,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受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選舉權、代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評論主題】鍾校長想了解教師、學校行政人員以及家長對學校現階段發展的看法,鍾校長可能會採取下列哪一種調查方式?(A)趨勢研究(B)橫斷研究(C)同期群研究(D)小組研究

【評論內容】最佳解!馬自達 小六上 (2011/03/30) 37 

依蒐集資料時間長度區分的調查研究

l 橫斷式調查(cross-section survey) 在某一時間,從選取的樣本蒐集所需的資料,用以描述「當時」某種較大母群體的狀況。類此調查,不僅基於描述的目標而為,且可用以決定研究當時諸變項之間的關係。由於橫斷式調查對象的個人,僅接受一次調查,所以無法測量個人的變化情形,然而橫斷式調查中,仍可以發現,被界定的各團體之間的差異,代表者被界定的較大母群體的變化。

l 縱貫式調查(longitudinal surveys)乃在於蒐集被研究群體一段時間,以及該段時間內若干特定點的資料。有如下...

【評論主題】1. 選出字音字形皆正確者:(A) 「蕞」爾小國,音ㄗㄨㄟˋ (B) 恭賀新「釐」,音ㄌㄧˊ (C) 「磬」竹難書,音ㄑㄧㄥˋ (D) 裱褙裝「璜」,ㄏㄨㄤˊ。

【評論內容】字詞 【蕞爾】注音 ㄗㄨㄟˋ ㄦˇ漢語拼音 zuì ěr釋義 

很小的樣子。《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

【評論主題】1. 依據教育部頒布之「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第七條的規定,國民小學身心障礙特殊班級的人數以不超過幾個人為原則? (A)9個人 (B)10個人 (C)11個人 (D)12個人。

【評論內容】

特殊教育學校設立變更停辦合併及人員編制標準  民國 103 年 03 月 12 日修正特殊教育學校各學部之班級人數,應依下列規定。但因學生身心障礙程度

或學校設施設備之特殊考量,經各該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一、幼兒部:每班不得超過八人。

二、國小部:每班不得超過十人。

三、國中部:每班不得超過十二人。

四、高中部、高職部:每班不得超過十五人。

來源:

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7%89%B9%E6%AE%8A%E6%95%99%E8%82%B2%E5%AD%B8%E6%A0%A1%E8%A8%AD%EF%A7%B7%E8%AE%8A%EF%A4%81%E5%81%9C%E8%BE%A6%E5%90%88%E4%BD%B5%E5%8F%8A%E4%BA%BA%E5%93%A1%E7%B7%A8%E5%88%B6%E6%A8%99%E6%BA%96

...

【評論主題】22.「揚眉瞬目」形容:(A)失意狀 (B)得意狀 (C)驕矜狀 (D)猶豫狀。

【評論內容】「揚眉瞬目」舉起眉毛,轉動眼睛。比喻沾沾自喜

【評論主題】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A) Cooley (B) Mead (C) Pia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