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 對於社會化現象的解釋,主張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眼光而照見自己的「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學者是誰?
(A) Cooley
(B) Mead
(C) Piaget
(D) Freud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84126
書單:心理防衛機轉、芝加哥學派-庫里Cooleyの鏡中自我、概括化他人,鏡中自我,超我

用户評論

【用戶】李智崴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鏡中自我  酷咧!!!!!  Cooley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庫里-----鏡中自我!!

【用戶】108年正取徐千惠~感謝阿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用戶】李智崴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鏡中自我  酷咧!!!!!  Cooley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庫里-----鏡中自我!!

【用戶】108年正取徐千惠~感謝阿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用戶】李智崴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鏡中自我  酷咧!!!!!  Cooley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庫里-----鏡中自我!!

【用戶】108年正取徐千惠~感謝阿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用戶】李智崴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鏡中自我  酷咧!!!!!  Cooley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庫里-----鏡中自我!!

【用戶】108年正取徐千惠~感謝阿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用戶】李智崴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鏡中自我  酷咧!!!!!  Cooley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庫里-----鏡中自我!!

【用戶】108年正取徐千惠~感謝阿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

【用戶】李智崴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鏡中自我  酷咧!!!!!  Cooley

【用戶】薛淨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庫里-----鏡中自我!!

【用戶】108年正取徐千惠~感謝阿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每一個人的「鏡中自我」或「人鏡自我」均是透過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之中,經常接觸的人物,譬如同伴、父母、師長的行為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在人際交往與接觸的歷程之中,個人體認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到別人眼中自己的特點或價值,從而發展自己的人格、興趣、抱負或期望。   「人鏡自我」是美國社會學家顧里(C.H. Cooley, 1864~1929)提出的概念;顧里主張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每個人必須透過他的眼光了解世界,也必須學習採取別人的觀點或立場。顧里的說法和人類學家米德(G.H. Mead, 1863~1931)的論點接近;米德認為自我只有當個人能夠取替他人的角色時才存在。換言之,人的自我是經由兒童時期學習他人的角色、想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呈學習社會角色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