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4.下列屬於個別化教學?(A)精熟學習(B)文納特卡制(C)道爾頓制(D)凱勒教學法(E)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

個別化教學跟個別教學不一樣

個別化教學是因材施教

個別教學是一對一

【評論主題】24.下列屬於個別化教學?(A)精熟學習(B)文納特卡制(C)道爾頓制(D)凱勒教學法(E)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

個別化教學跟個別教學不一樣

個別化教學是因材施教

個別教學是一對一

【評論主題】20.孟子所謂「君子有三樂」,下列何者不在「三樂」之中?(A)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B)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C)以文會友,以友輔仁(D)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評論內容】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

【評論主題】24.下列屬於個別化教學?(A)精熟學習(B)文納特卡制(C)道爾頓制(D)凱勒教學法(E)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

個別化教學跟個別教學不一樣

個別化教學是因材施教

個別教學是一對一

【評論主題】20.孟子所謂「君子有三樂」,下列何者不在「三樂」之中?(A)父母俱存,兄弟無故 (B)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C)以文會友,以友輔仁(D)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評論內容】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盡心上》

【評論主題】22. 林小亮的素描能力很強,每次臨摹景物總是維妙維肖,獲得眾人稱讚。根據上述描述,若以嘉納(H.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而言,何項智能應是林小亮的優勢能力?(A)肢體動覺(B)空間(C)自然

【評論內容】

可以畫得很像,表示有空間思維(ex.3D立體圖 )啊,否則看起來都是平面圖,就不像了。

我是這樣思考的。

【評論主題】71.關於(養生主),何者錯誤?(A)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是敘述養生之道與處世哲學的寓言(B)文中以「牛」喻塵世,以「解牛之刀」喻人身(C)「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比喻要有道德

【評論內容】

《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窽,因其固然。”在骨头接合的地方批开,没有骨头的地方则就势分解。比喻抓住关键,事情就能顺利解决

在對岸的在線新華字典查到的

【評論主題】【題組】(四)

【評論內容】菊殘→冬天。

【評論主題】ㄧ、試述中國近年來對台灣之文化戰略為何?台灣應如何因應?(25 分)

【評論內容】

題目重點在勤能補拙,「雖然天份不如別人,但是能用時間與練習做得跟別人一樣好」,

C比較像是「越是真正做了一點事,才發現自己的渺小」

【評論主題】【題組】 ⑷迴轉潮流

【評論內容】

同化→新的經驗可套用舊基模

調適→新經驗不能套在舊基模(因為失衡了所以要調適)

【評論主題】9、 教師效能訓練的模式認為,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對於學生的說法,應該如何?(A)痛加斥責(B)積極反擊(C)積極傾聽(D)各抒己見。

【評論內容】

博客來有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62701

轉貼書摘

  教師與學生、家長、教育行政人員的互動關係,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教學與課堂上的管理。本書說明教師所必備的教學技巧,強化師生間的合作關係,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處理和家長間的諮商關係,並贏得同事與教育行政人員的信賴。  「教師效能訓練」是高登博士在教師訓練課程中的大突破,一九六七年開始,就有全國數十萬名教師在大學修習這項學分。同時,「教師效能訓練」在許多大專院校中,是訓練教師用的指定教材。  不論是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許多教師與行政人員都反應道:「效果非凡-班上少有處罰學生的情形,學生更願意自動求知,老師也更專心教學。而且,學習變得樂趣無窮,不再是有壓力的無聊事。」

【評論主題】28.泰勒(R. Tyler) 主張有效的課程組織必須符合下列哪些規準?1.統整性 2.遷移性 3.順序性 4.繼續性 (A) 1 3 4 (B) 1 2 4 (C) 2 3 4 (D) 1 2 3

【評論內容】

順序--依教材難度有先後順序(先教加減後教乘除)

繼續--同樣內容重覆出現加深加廣

奧立佛(Oliver)所強調的課程組織的ABC是指 銜接性、均衡性、繼續性  泰勒(R.Tyler)有效的課程組織必須符合三個規準:繼續性(continuity)、 順序性(sequence)、 統整性(integration)

【評論主題】5 下列何種主張有利國家教育的發展?(A)教育是消費 (B)教育是階級再製 (C)教育是人力投資(D)教育是知識灌輸

【評論內容】

我是這樣想的,灌輸一詞屬於負面用詞,但題目是說「有利」

教改的方向不就是要去除填鴨式教育嗎?

A 教育是投資

B 教育是社會流動

D 教育是文化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