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0.主張兒童內在的心理能力之成長有賴於成人的協助,而這些協助應建立在學習者當時的認知基礎上,當成人有系統的給予指導時,學習者較易超越原來的層次。請問此學者為誰?

(A)布魯納(J.S.Bruner)
(B)艾瑞克遜(E.H. Erikson)

(C)維果茨基(L.S. Vygotsky)
(D)克伯屈(W.H. Kilpatrick)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51524
統計:A(497),B(450),C(19727),D(5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艾瑞克遜(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鷹架、幼兒人格

用户評論

【用戶】Chia-Chun Liu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鷹架」(scaffolding)一詞是由Wood ,Bruner & Ross(1976)所提出的, 它的主要意義是指: 學習者內在的心理能力之成長有賴教學者或能力較強的同儕協助, 而這種協助應該建立在學習者當時的認知組織特質上。「鷹架」的基本概念是源自於蘇俄心理學家Vygotsky 的學習理論, 強調人類高層次的心理活動在社會互動過程中,起初是由透過他人的調整(other-regulation), 即社會協商(socialnegotiation), 而漸漸內化為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的過程。維諾斯基(Vygotsky) 認為人類的認知發展過程是經由「內化」或「行動的遷移」,將社會意義及經驗轉變成個人內在的意義(Vygotsky ,1962)。=所以我想應該是維果斯基先提出這個概念,後來布魯納把維果斯基提出的這個概念叫做鷹架,所以才說鷹架是布魯納提出的。

【用戶】Acht Sechzeh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看來不少人跟我一樣選A

【用戶】陳思傑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主張兒童內在的心理能力之成長有賴於成人的協助,而這些協助應建立在學習者當時的認知基礎上,當成人有系統的給予指導時,學習者較易超越原來的層次。請問此學者為誰?C)維果茨基(L.S. Vygotsky)

【用戶】郭齡雅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看到層次我就瘋了~完全沒看到依賴成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