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詩中使人望鄉的原因為何?
(A)因敵人投降而準備返鄉
(B)因逢佳節思念家人
(C)因聞笛而勾起鄉愁
(D)因出征敗退而遠眺家鄉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05638
統計:A(376),B(117),C(7287),D(1265),E(0)

用户評論

【用戶】吳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唐‧李益 作者 李益,字君虞(西元七四九-八二七);是邊塞詩中七絕體的高手,詩作激勵悲壯,風格與王昌齡相近。這首七絕詩中,以「回樂峰」表達戰士渴望生還故里的心願,以「受降城」象徵勝利的光榮,但是勝利的光輝卻難掩塞外征戰遭遇的痛苦。所以一曲幽怨的笛音,就將征人們隱藏著的哀愁統統勾起。「一夜征人盡望鄉」,寫盡了千古征夫的悲哀,足以流傳千古。 解釋 回樂峰:在甘肅省靈武縣西南。受降城:為唐代張仁愿所建,共有三城,此處是指西城。蘆管:北方胡人用蘆葉製成的樂器。 語譯 回樂峰前的沙漠,在月光的輝映下,看上去倒像是一片皚皚的白雪。由受降城上向遠處眺望,大地沐浴在銀色的月光下,就像舖上了一層霜似的。忽然不知從那裏傳來悠悠嗚嗚的蘆笛聲,勾起了出征戰士的鄉愁。這一夜軍營中的人,個個都在想念自己的家鄉。

【用戶】108國小正式老師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 人盡望鄉。回樂峰前的沙漠,在月光的輝映下,看上去倒像是一片皚皚的白雪。由受降城上向遠處眺望,大地沐浴在銀色的月光下,就像舖上了一層霜似的。忽然不知從那裏傳來悠悠嗚嗚的蘆笛聲,勾起了出征戰士的鄉愁。這一夜軍營中的人,個個都在想念自己的家鄉

【用戶】m,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1.受降ㄒㄧㄤˊ城:漢、唐築以接受敵人投降的城2.征人:此處指遠戍的軍士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戍】 ㄕㄨˋ  以兵卒防守邊疆。  如:「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