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甲明知 X 已經死亡,卻告訴 X 的仇人乙,趕緊趁著 X 昏睡,把握機會報仇。於是乙帶著槍遠遠對著坐在椅子上的 X 連開數槍,直到 X 倒在地上。以下有關甲、乙論罪之敘述,何者正確?
(A)乙認為射擊的對象是人,所以乙應成立故意殺人既遂
(B)依照客觀狀況,對於屍體開槍的乙構成毀損屍體罪
(C)甲雖然引起乙殺害 X 的決意,但是欠缺要乙實現殺人的意思,不成立殺人罪之教唆犯
(D)甲使乙毀損屍體,構成毀損屍體之教唆犯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294494
統計:A(53),B(291),C(230),D(207),E(0)

用户評論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毀損屍體罪 罰明知故意 不罰乙過失如果甲叫乙毀損X屍體,乙就變明知(故意)了要罰所以整題的重點是乙不知道X是屍體(C)甲雖然引起乙殺害 X 的決意,但是欠缺要乙實現殺人的意思,不成立殺人罪之教唆犯 (重點是甲只說復仇 沒有要乙殺X)

【用戶】windy10633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乙主觀上,雖有殺人之故意;客觀上,X之死亡結果非因乙之行為所致(反因果關係),依重大無知說或具體危險說,乙之行為皆該當殺人未遂之構成要件,乙成立殺人未遂罪。乙主觀上,沒有意圖去損毀X之屍體,不該當毀屍罪之構成要件,不成立毀損屍體罪。甲基於實務見解,共犯從屬原則,甲之刑罰須在乙之刑罰成立下,才有此罪。甲教唆乙報仇,乙有殺人之故意且使其為之,但甲未有教唆殺人意圖,依實務見解,教唆犯成立前題,須有雙重故意,甲無殺人之意圖,故甲不成立殺人未遂之教唆犯。甲教唆乙報仇,乙未有意圖去毀屍,乙不成毀屍罪,甲依共犯從屬原則,不成立毀屍之教唆犯。甲利用乙不知X死亡報仇,甲雖知X為死人,但未表示毀屍意圖,只有單純報仇意圖,報仇意圖非單純限制在X之身體上,恐涵蓋X之財產或家人等多方面,故甲不成立毀屍之間接正犯。甲雖有教唆乙報仇,但未表示意圖真意,難以依刑法29條來定罪,依罪疑唯輕原則,甲無罪。有錯請跟我說一聲

【用戶】yianlai53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講白話一點就是甲的毀損屍體之教唆犯的成立要件,必須要以乙的毀損屍體罪既遂為前提(此為共犯從屬原則)所以乙沒成立毀損既遂,甲就不會成立毀損之教唆犯。

【用戶】108努力當鴿子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客觀構成毀損屍體罪,跟構成毀損罪兩個是不同意思客觀構成要件該當,可以因主觀構成要件不該檔而阻卻犯罪成立但構成毀損罪代表是已經構成犯罪了D不考慮的原因就是因為主觀構成要件不該當,阻卻犯罪成立既然犯罪不成立,當然也不會有所謂的教唆犯B原因,因他題目寫了依客觀情況,若沒寫依客觀情況,僅寫對於屍體開槍之乙構成毀損屍體既遂罪,那錯誤應該比較合理?好吧,我糾結了

【用戶】windy10633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回樓上:你的想法是對的構成要件該當性: 包含個人主觀(意圖 故意 過失)及客觀狀況(行為人之行為有無違法法條規定之處罰要件)B說我客觀狀況成立,乙就成立此罪,這是錯誤的,還要根據乙的主觀意識判斷。仔細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農夫,田裡有人棄屍,你走在田裡不小心把屍體的頭踢飛,你也不成立毀損屍體罪,主觀為過失,客觀成立,構成要件該當,但此罪不罰過失犯,所以無罪 。當然三階的違法性和罪則一樣要敘說。

【用戶】108努力當鴿子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B 他的意思不是說“客觀情況”構成毀損屍體罪嗎?並沒有說他成立毀損屍體罪客觀構成 跟 構成 兩者應是不同意思吧?B並沒有寫他構成毀損屍體 他是依客觀情形去判斷,並沒有包含主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