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意謂:
(A) 性有善有不善
(B) 性無善無不善 
(C) 有性本善,有性本惡
(D) 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0113
統計:A(45),B(57),C(73),D(1595),E(0)

用户評論

【用戶】Yiju Chen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孟子:極力宣揚性善說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像,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因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  也,故好是懿德。'" 

【用戶】Johnny Chia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