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慶曆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嘉祐八年,刻著於石。後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嗚呼!可不懼哉!(司馬光〈諫院題名記〉)
【題組】本文開頭所謂「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的意思,是指古代:
(A)全天下沒有膽敢當面諫諍帝王的官吏 
(B)沒有專設的諫官,任何人都可以進諫
(C)當初設置的諫官只負責糾察庶民百官
(D)沒有人願意擔任糾察庶民百官的諫官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26081
統計:A(741),B(2770),C(120),D(18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保全金錢請求

用户評論

【用戶】Zeeche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譯文 古代進諫沒有專門的官員,從公卿大夫一直到工匠商人,沒有不能夠進諫的。漢朝以後才設置了諫官。  將天下的政事,四海民眾的意見,所有的得失利弊,聚集在一個官員身上,讓他去向皇帝進諫,他的責任也夠重大了。擔任這個官職的人,要記住那些重大的事情,捨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首先辦理那些緊急的事情,然後處理那些不急著辦的事情,專門為國家著想而不謀私利。至於那些急著求名的人,正像那些急著求利的人一樣,他們同諫官所應有的品德相差又何其遙遠啊!  天禧初年,真宗下令設置六名諫官,責成他們掌管諫諍的事。慶曆年間,錢君才把諫官的名字題在木板上。我擔心時間久了,會模糊消失,所以在嘉祐八年,把諫官的名字刻在石上。後人將要一一地指著他們的姓名,並且議論他們說:「某人忠誠,某人奸詐,某人正直,某人奸邪。」唉!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