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7.上古官學時期學校制度鄉學的目的
(A)培養未來人才
(B)施行教化、移風易俗----P.4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40251
統計:A(312),B(1120),C(7),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一、中國上古:自三皇五帝約(前3000年)至西周(前771年)特色:1.此一時期的歷史,富涵神話及傳說色彩 ,不論盤古開天、伏羲八卦、封神演義、穆天子傳…都是後人對此一時期的生動描繪。2.自周宣王 起,中國開始有完整的官方歷史,也是所謂的「信史」的開始。3.商周進入鐵器時代 ,大量青銅器顯示當時工藝技術之發達,帝王貴族的財富更是驚人。二、中國中古:自東周至五代(前770年-960年)特色:1.中國開始經由不斷的戰爭與合併,建立統一國家,封建王權確立且擴張 。2.法律、官制、貨幣、度量衡、地方制度、學術思想 也都此時期完備。3.同時,中原文化反覆吸納周邊各民族文化之精華,逐漸壯大。4.文字的改進,促進文化及史學大躍進 。三、中國近...

【用戶】林寶蓮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0.0

【用戶】Ming-Lun Ch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根據《尚書.舜典》記載,我國堯帝時代,中央政府已設掌管教育的專官。而在夏、殷、周三代,學校教育制度也已區分為二級,分別為「鄉學」、「國學」,鄉學屬於基礎教育,相當於初等教育或小學程度,為平民而設;國學是為了培育貴族子弟從事治術人才的教育,分小學、大學兩級。 鄉學是教導平民,故以施行教化移風易俗為主國學是教導貴族,故以培養未來治術人才為主

【用戶】Lisa Ting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感謝4F夏、殷、周三代--學校教育制度"鄉學"--教導平民,故以施行教化移風易俗為主"國學"--教導貴族,故以培養未來治術人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