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座老師發現學生不瞭解原住民文化,在不改變既有課 程結構的情形下,在課堂上納入原住民文化内容的教 學,這是屬於下列何種多元文化課程取向?
(A)貢獻取向
(B)附加取向
(C)轉化取向
(D)行動取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261
統計:A(165),B(5113),C(152),D(9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取向

用户評論

【用戶】Orangepeel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不改變既有課程結構下"-- 附加取向"改變既有課程結構"--轉化

【用戶】yuyu 謝謝阿大家加油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不改變既有課程結構下"-- 附加取向"改變既有課程結構"--轉化"特定機會節日 英雄與人物"--貢獻 蔡老師有鑑於外籍配偶子女日漸增多,乃在教學中積極邀請外籍配偶家長到校,將其本國的文化風土民情分享給同學,或請家長準備異國風情食物請同學品嘗,以增加同學對異國文化的認識與了解。請問上述課程發展模式是屬於下列哪種取向? (A)行動取向 (B)貢獻取向 (C)添加取向 (D)轉化取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99學年度教師檢定模擬考#2960答案:C 在鄉土教材中安排鄉賢先烈的有關內容介紹,較屬於Banks所謂的(A)貢獻的取向(B)添加的取向(C)轉換的取向(D)社會行動的取向答案:B 15.林...

【用戶】mouse v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馬自達 高一下 (2010/03/21) 282 Banks 主張的課程發展模式:1.貢獻模式 (contribution approach)把焦點置於英雄、節慶及不相關的文化因素上面。2.添加模式 (additive approach)不改變課程結構,把民族有關的內容、機會、主題、和觀點納入課程之中。3.轉化模式 (transformation approach)改變課程結構,使學生採用不同民族和文化團體的觀點,來看機會、問題、事件和主題。這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4.社會行動模式 (social action approach)讓學生針對社會問題作成決定,協助此類問題解決,由於改革輻度較大,執行可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