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3.主張教育的目的在「造就能了解國家任務、具備良好經濟職業技能及具良好道德之國家公民」的是那位教育學者?
(A)康德(I. Kant)
(B)狄爾泰(W. Dilthey)
(C)施普朗格(E. Spranger)
(D)凱欣斯泰納(G. Kerschensteiner)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01597
統計:A(957),B(915),C(1007),D(11644),E(3)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費希特Fichte、公民訓練說、文化學派學者狄爾泰(W.Dilthey)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二十世紀初,德國教育學者凱欣斯泰納(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倡導國家主義(statism)公民教育,主張國家教育的制度只有一個目標,即「造就公民」-造成適合國家及時代使需要的有用公民。凱欣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同時強調「人格的自主獨立」和「為國家犧牲奉獻的主動性」,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者普遍接受的一種公民教育內涵。11

【用戶】Fiona Lin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A選項是批評主義,和題幹沒關係,(見陳嘉陽第三章P.148~149) B、C兩個人都是出現在文化主義學派中,也沒相關說法(陳嘉陽第三章P.167),D選項的人物曾經提出公民教育,所以我選他

【用戶】陳南寧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威廉·狄爾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他曾研究黑格爾青年時期的手稿,於1906年發表了《黑格爾青年時代的歷史》。最初屬於新康德主義,後轉向生命哲學,致力於所謂「歷史理性的批判」,主張「歷史的相對主義」。認為哲學的中心問題是生命。通過個人「生活的體驗」(Erlebnis)和對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認識到文化或歷史即生命的體現。強調和不同的生活類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應的是不同的宇宙觀,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觀為其特徵。他同時認為任何一種宇宙觀都是相對的,這就是歷史主義的要義。著作有《精神科學導言》、《哲學的本質》、《世界觀、哲學和宗教》等。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