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中國人性論的主張,會影響教育的方向和手段,以下敍述何者為非?
(A)孟子主張性善,故教育須啓發人性之四端仁義禮智
(B)告子主張性無善惡,提出人性如水之就下,故教育要順性而為
(C)荀子主張性惡,故教育須積善,以禮樂化性成偽
(D)王充批判天人感應說,故在教育上具批判精神而無法成就文化傳統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00583
統計:A(133),B(4294),C(698),D(3452),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人性論綜合題目

用户評論

【用戶】Chen Hong-We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告子曰: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反駁他說:水信無分東西,無分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註:B選項後半部的話為孟子所說

【用戶】fuyen523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以心善言性善:孟子.盡心篇「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矣之,所以立命也。」性不可見,由心見。四端皆善,皆先天本有。善出於性,性根於心,心之具體義,須在心處見─本心即性,心性是一。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人性根源的定向性善,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告子,一說名不害。東周戰國時思想家。曾受教於墨子,有口才,講仁義,曾和孟子辯論人性問題,認為人性「 無善無不善」;主張「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