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8. 學習要收到好的效果,除了要講求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外,學習者的身心發展成熟度亦需與所需學習的教材內容相符,心理學家稱此為:
(A)努力度
(B)準備度
(C)發展度
(D)繼續度。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41858
統計:A(44),B(8246),C(1412),D(91),E(2)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荀子<勸學篇>:「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

用户評論

【用戶】Walis Wada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準備度動機!! 

【用戶】許雅淳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上課時會跟學生說:小朋友 你們準備好了嗎

【用戶】今年一定考過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學習準備度是指個體在生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及學習心向等三方面的發展可否從事某種學習活動的程度。提倡學習準備度的人認為,個體的身心須發展到某種程度時,才能學習某種事物。有關學習準備度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看法。一種是以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為主的研究,強調學習準備度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具有固定不變的順序,教學時應根據兒童的學習準備度,配合其認知發展來教,當兒童學習準備度尚未成熟到某種階段,教師不可踰越此一階段的。布魯納認為認知成長與學習準備度並不是自然成熟的結果,必須靠外在力量--如教育來引導其發展。他相信教師只要依照兒童的認知發展順序,由動作表徵而影像表徵,最後到符號表徵方式,有系統地引導,學生便可順利通過這些階段,所以不必坐等成熟的來臨或年齡的成長才被動的教學。換言之,學習準備度是「教導」出來的。布魯納甚至認為教師若消極等待兒童的成長或具備足夠的學習準備度才施教,這是一種教育的浪費。

【用戶】longwater321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有關學習準備度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看法:一種是以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為主的研究,強調學習準備度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具有固定不變的順序,教學時應根據兒童的學習準備度,配合其認知發展來教,當兒童學習準備度尚未成熟到某種階段,教師不可踰越此一階段的布魯納認為認知成長與學習準備度並不是自然成熟的結果,必須靠外在力量--如教育來引導其發展。他相信教師只要依照兒童的認知發展順序,由動作表徵而影像表徵,最後到符號表徵方式,有系統地引導,學生便可順利通過這些階段,所以不必坐等成熟的來臨或年齡的成長才被動的教學。換言之,學習準備度是「教導」出來的。布魯納甚至認為教師若消極等待兒童的成長或具備足夠的學習準備度才施教,這是一種教育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