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孔子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表現,是:
(A)忠
(B)直
(C)仁
(D)知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06677
統計:A(100),B(268),C(154),D(34),E(0)

用户評論

【用戶】五色幸運草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論語》子路十三,第十八篇 【原文】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譯】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那裡有正直的人,他父親偷羊,兒子出來揭發。」孔子說:「我們這裡正直的人不這樣,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也就在其中了。」 http://www.jiang-wu-tang.com/JWTphpBBS/viewtopic.php?t=4529&sid=c6cdd4bd3f326c8091b38b17bdf12fb9

【用戶】Get my goal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研析】誠善的古人明白人倫和道德密不可分,也至關重大,因此人人都維護著人倫道德,不敢破壞,偷羊的父親,是個人的不道德,並非是直接破壞人倫道德、無可救要的大過。古代基於道德禮法維繫著社會,社會相對維持在一個比較高尚寬容、講究道德感化的人道氛圍中,家族成員其實都將因為家族中有人不道德而甚感蒙羞,其實家族成員也都會為成員的不道德而自律,想辦法改過,所以像父親偷羊之類的小過,為人子的應該「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委婉勸諫就可,應不至於要毀天滅地、人倫道德都不顧了。想想看:為人子的如果採用告發的方式,是不是太過極端?給人大逆不道的感覺?子不宜逆倫告發父,那麼「父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