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文句的成語運用,何者不恰當? 
(A)放過自己吧!那些爭權奪利的事,讓別人煩惱就好,何必「自詒伊戚」 
(B)為了幫助社會上的弱勢團體,他經常「摩頂放踵」的奔波,積極尋求贊助 
(C)如果你不好好規劃利用,時間可是像「江河日下」般,虛度了就追不回來了 
(D)對手這段時間所放出的消息,有如「浸潤之譖」,已對我們造成不良的影響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05657
統計:A(114),B(87),C(581),D(179),E(0)

用户評論

【用戶】曾國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自詒伊戚:自尋煩惱               浸潤之譖:比喻暗中誹謗別人的壞話

【用戶】吳雪豆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江河日下: 比喻情況日漸衰微,一天不如一天。

【用戶】Higashi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自詒伊戚:自己招致禍患。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亦作「自貽伊戚」。浸潤之譖:語出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指讒言如水之滲透,積久而逐漸發生作用。

【用戶】evonneshe88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摩頂放踵: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用戶】曾國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自詒伊戚:自尋煩惱            .....

【用戶】吳雪豆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江河日下: 比喻情況日漸衰微,一天不如一天。

【用戶】Higashi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自詒伊戚:自己招致禍患。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亦作「自貽伊戚」。浸潤之譖:語出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指讒言如水之滲透,積久而逐漸發生作用。

【用戶】evonneshe88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摩頂放踵: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用戶】曾國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自詒伊戚:自尋煩惱            .....看完整詳解

【用戶】吳雪豆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江河日下: 比喻情況日漸衰微,一天不如一天。

【用戶】Higashi Li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自詒伊戚:自己招致禍患。詩經˙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亦作「自貽伊戚」。浸潤之譖:語出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指讒言如水之滲透,積久而逐漸發生作用。

【用戶】evonneshe88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摩頂放踵: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