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 H. Giroux 呼籲教師作為轉化型的知識份子,以讓學校成為轉化壓迫的場所之理念,主要是根據下列哪一位學者所主張的「有機知識分子」而來?
(A) A. Gramsci
(B) M. Apple
(C) P. Freire
(D) J. Habermas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1938
統計:A(1474),B(402),C(674),D(288),E(0)

用户評論

【用戶】zappie116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類題依據A.Gramsci的理論,哪類人具有政治職能以將統治階級的價值觀轉化為社會的主流文化: (A)政治家(B)勞動者(C)有機知識份子(D)資本家答案: (C) 95年 - 屏東縣95 學年度國民小學暨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聯合甄選-幼教專業#1166 55.課程或學校教育的過程,常成為學者解釋學校教育與社會結構之關係的焦點,例如葛蘭西(A. Gramsci)的哪個概念,便成為解釋學校教育再製不平等社會結構的核心概念? (A) 文化霸權 (B) 文化再製 (C) 文化資本 (D) 文化創生答案: (A) –  臺北縣98 學年度國民中學正式教師暨教育部98 學年度 國中增置專長教師方案聯合甄選試題#946 100年 - 新竹市立新科國民中學100學年度正式教師甄試 教育科目 試題(2)#5265 2...

【用戶】Alice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B)愛普:指出套裝式教材足以強化教師工具理性的思維,因為它具有產生設計與執行分離的作用,此種分離將剝奪教師的心智思考空間,進而造成普羅化的作用。也產生去技術的作用,因為剝奪教師得以實踐教育理念的空間-課程,此種現象可能衍生教師的不滿,然而透過再技術的過程足以將教師的注意力作有效的轉移,如班級經營、親職教育、親師互動、行為改變技術等。舉例:既然課綱與教科書無法擅自修改(去技術),那麼老師只好轉移注意力到班級經營(再技術)。¤  去技術→剝奪教師實現教育理念的空間。¤  再技術→可以轉移教師被剝奪的不滿情緒。

【用戶】佛系考生(≧▽≦)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A. Gramsci 提出的文化霸權理論,指出了一個政權的維持,是需要政治的強制力加上霸權文化的力量配合;而後者來自於在市民社會的配合之下,以包括如教育、大眾傳播媒體等對於大眾的潛移默化,造成了工人階級的虛假意識,使此一霸權得以維持。在所謂先進工業化國家中,文化霸權的力量尤其隱密而強大。因此,要霸權有所轉變,必須由知識分子先以所謂的陣地戰進行長期準備,與社會上的許多集團合作以及並逐漸促使其意識形態的轉化,取得了此一基礎之後,方能進一步使霸權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