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孔子答弟子「問仁」,答案各異,這是教學的何種精神
(A)一視同仁
(B)愛有差等
(C)有教無類
(D)因材施教。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33654
統計:A(66),B(40),C(335),D(6206),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詩經、成語辨析、顏回

用户評論

【用戶】Chou Chou Lee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顏淵篇1章)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篇2章)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顏淵篇3章)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顏淵篇22章)  樊遲問仁。子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篇22章) 在論語書中,學生向孔子問仁是一件很常見的事,但為什麼孔子給他們的回答全都不一樣呢?若拿到現代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們一定一個頭兩個大,不免要鼓譟質問孔子到底哪一個答案才正確,我們到考試時要寫哪個答案才給分了。  當然,這是因為現代人對論語中所謂「問仁」的意思全搞錯了,誤以為孔子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