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下列關於先秦諸子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墨子:提倡節約,反對奢侈,反對音樂,反對宿命論,認為天沒有意志,是自然天
(B)莊子:道家代表人物,認為自然、無為、逍遙是道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本方向
(C)荀子:儒家代表人物,思想核心為仁、義,將孔子的德治發展成為仁政,提倡禮法兼治
(D)韓非子:法家代表人物,於政治上主張只要國君遵行法理,不須依賴術、勢,便能安定國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49793
統計:A(118),B(783),C(87),D(9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人名(代稱)

用户評論

【用戶】Shu Yu Chen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A)墨子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有「天志」之說法,認為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C)荀子思想核心為「禮」,將孔子的德治發展為禮治。(D)韓非為法家之集大成者,總結了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

【用戶】Diana Hs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B) 老子跟莊子好像... 以為B是形容老子...選錯了

【用戶】Meow Hu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有點常,詳細資料請見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Lao-Chuang-Lecture/LAO/lao-paper17.htm老子的道是種概念語言,其「道」的論說發展,乃是對人內在生命的一種抒發;然而「道」的存在是不可證明的,因為它本身只是個假設性的東西,它所有的性質都是老子所預設的。因此,老子在對道的本質及其所推衍而生的特性,著墨頗多;例如他一再強調的無為、致虛、守靜、不爭、柔弱、處後、謙下………等等。莊子在承接老子思想時,跳脫了老子的道中本體意識的邏輯思維,轉而將道提升為心靈的境界,也就是莊子所強調的道是種情境語言;他所關注的是人與道的關係,所以莊子不在對道的本質上多作闡釋,他只是描述體道之後的心靈狀態;甚至多藉由寓言的方式,來提供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再者,莊子還突顯了「整體性」的觀點和提出完整的認識論系統,這是在老子思想中較未著重的。

【用戶】rock0522

【年級】

【評論內容】莊子把他寫成 "無為" 有點牽強,  他比較強調"物我"無為一般人都認為是老子的, 雖然莊子也是這一派, 但題目太難了

【用戶】Shu Yu Chen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A)墨子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有「天志」之說法,認為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C)荀子思想核心為「禮」,將孔子的德治發展為禮治。(D)韓非為法家之集大成者,總結了法家三位.....看完整詳解

【用戶】D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B) 老子跟莊子好像... 以為B是形容老子...選錯了

【用戶】Meow Hu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有點常,詳細資料請見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Lao-Chuang-Lecture/LAO/lao-paper17.htm老子的道是種概念語言,其「道」的論說發展,乃是對人內在生命的一種抒發;然而「道」的存在是不可證明的,因為它本身只是個假設性的東西,它所有的性質都是老子所預設的。因此,老子在對道的本質及其所推衍而生的特性,著墨頗多;例如他一再強調的無為、致虛、守靜、不爭、柔弱、處後、謙下………等等。莊子在承接老子思想時,跳脫了老子的道中本體意識的邏輯思維,轉而將道提升為心靈的境界,也就是莊子所強調的道是種情境語言;他所關注的是人與道的關係,所以莊子不在對道的本質上多作闡釋,他只是描述體道之後的心靈狀態;甚至多藉由寓言的方式,來提供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再者,莊子還突顯了「整體性」的觀點和提出完整的認識論系統,這是在老子思想中較未著重的。

【用戶】rock0522

【年級】

【評論內容】莊子把他寫成 "無為" 有點牽強,  他比較強調"物我"無為一般人都認為是老子的, 雖然莊子也是這一派, 但題目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