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為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情況,教師應使用下列何種評量工具來進行?
(A) 智力測驗
(B) 安置性評量
(C) 性向測驗
(D) 診斷性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76529
統計:A(11),B(86),C(24),D(5076),E(1)

用户評論

【用戶】Wei A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診斷性評量(Diagnose Assessment)的目的在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原因,以便進行補救教學。評量主要在決定學生的成熟度、預備狀態、起點行為,以及其與學習有關的特質,予以分組安置,診斷其學習困難的原因。通常是在教學初或是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教師或是與學生有相關的人員安排、進行評量。評量項目包含認知、情意、技能方面的行為,必要時也包含學生身心或是其家庭環境等等因素的評量。評量工具多是標準化測驗、診斷測驗,或是教師自編測驗、相關的檢核表等等。目的在診斷學生的困難所在,並針對其困難,予以必要的補救教學。診斷性評量是一種更綜合性和精密性的評量。學習困難特別嚴重者,需要進一步的去探討其真正的原因,有時需要使用不同的診斷工具,或轉嫁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用戶】Yin Wen Eunic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有點忘記安置性評量了

【用戶】花になれ✿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教學前: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Assessment):開學之初,難度適中,主要功能編班或分組。涵蓋較廣的內容抽樣預備性評量(readiness evaluation):教學實施前,了解"起點行為"(key word) 難度0.65以上,計分採標準參照◎教學中:形成性評量(一般人):在教學過程中,驗證教師的教學情形與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隨時隨地利用可能回饋方式了解學生學習進步情形或困難所在,做為實施補救教學依據。目前各校舉行之平時考試、隨堂考、單元測驗等即屬此類評量。診斷性評量(程度落後者):旨在發掘、鑑定學生的學習困難或教師教學缺失,以提供調整教學方式之參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問、隨堂或平時測驗即屬此類評量。◎教學後:總結性評量:在教學後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