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君子知之,故不以形體之有無為生死,而以志氣之消長為生死。吾今日形體無恙,而志氣已竭,斯為死矣。吾志氣配乎道義,發乎文章,且與天地同流,而奚有於形體乎?」( 張士元(自立說)) 這段文字的大意為何?
(A) 為學必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B) 人生在世,勞苦庸碌,終歸塵土
(C) 人生憂喜參半,快意與失意交織,無須汲汲追求名利
(D) 追求道義,著作文章,就能超越生命的有限,獲得永恆的不朽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36036
統計:A(79),B(40),C(51),D(353),E(0)

用户評論

【用戶】Bau Wei Ming

【年級】

【評論內容】有德的君子,是明白這層道理的,不把有形的形體斷定生和死,卻拿志氣的消長,來判斷生和死。我現在的形體雖在,即使志氣不振起來,就可以說人己死了。但我的志氣能夠和那道義配合,把文章發表出來,那生命就和天地一樣長久,還顧及什麼形體?

【用戶】Mi MY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請問有解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