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在教學時促使學習產生遷移的作用,此屬於下列哪一種原理的應用?
(A)串連
(B)塑造
(C)類化
(D)間歇增強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49635
統計:A(186),B(107),C(6241),D(38),E(0)

用户評論

【用戶】Ting Chie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學習遷移”是學習心理學的一個專用名詞,它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先前的學習影響後繼的學習,叫做順向遷移;後繼的學習對先前的學習發生影響,叫做逆向遷移。學習遷移的性質又有正負之分,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稱為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消極、干擾或抑制作用稱為負 遷移。把所學的知識推展到其它類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準遷移。

【用戶】108正式教師必上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會騎腳踏車後,要學騎摩托車就容易多了。

【用戶】Nika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類化作用透過舊經驗的擴大,從同類事物中析出類似之處,即可產生概括的反應,亦即所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

【用戶】土耳其進行曲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學習遷移:一般指『先前情境所學習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能影響另一個相似情境或新情境的學習的現象』。事實上,在學習過程中,遷移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因為孤立的、彼此互不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學習遷移相關理論一、類化理論(generalization theory或共原則論)類化理論主張某一場面的經驗被普通化(類化)而適用於其他場面,會發生遷移。教學的過程,能設計相似的問題,幫助學生作類似的推理,有助於學生產生學習遷移。賈德(C.H.Judd)於1908年提出遷移類化說:認為在初期學習A中所獲得的東西,能遷移到後期的學習B,是在學習A中所獲得的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運用於A、B之中,根據這一理論,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相似成分,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類化或概括出它們之間的相似原理。所以賈德的遷移理論又稱類化說或概括說(gener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