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後,回答47-48題。
       大度山,據說,原名「大墩」,又叫「大肚」,有人嫌「大肚」不雅,近年才改名「大度山」。     「大肚」名字土俗,卻很好,這個山,其實不像山,倒是渾渾鈍鈍,像一個胖漢躺臥的肚腹,寬坦平緩,不見山勢。山看多了,倒是沒有看過一個不顯山形的山。      一路從台中上來,只覺得有一點上坡的感覺,卻全不見峰巒形勢。     有人說山勢如「饅」,圓墩墩一團,像饅頭;大屯山、紗帽山、南仁山都是饅頭山。大度山則連「饅」也說不上,它真是一個大肚,不往高峻聳峙發展,倒是綿綿延延,四處都是大肚,分不清邊際。     上了大度山,要到了高處,無意中四下一望,中部西海岸一帶低窪平原盡在腳下,才知道已在山上了。大度山,沒有叢林峭壁,沒有險峰巨石,沒有雲泉飛瀑,渾渾沌沌,只是個大土堆。因為不堅持,山也可以寬坦平和,也可以擔待包容,不露山峰,卻處處是山,是大度之山。(摘錄自蔣勳〈山盟〉)
【題組】47.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全文內涵?
(A)說明命名由來,以及對景致的觀察與感受。
(B)陳述名稱演變,和對大度山的情感和期盼。
(C)表達與其他座山的差異,以及登山的經驗。
(D)描寫人們對大度山的稱呼,和自己的批判。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684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大度山,據說,原名「大墩」,又叫「大肚...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大度山,據說,原名「大墩」,又叫「大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