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試以化學反應式表示硫酸及硝酸的工業製造法。(10 分)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36205
統計:A(2548),B(1117),C(261),D(7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各家學派重點整理

用户評論

【用戶】Jiaro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from儒家思想孟子思想性善:人有四端(禮義廉恥)教育目的:明人倫

【用戶】chi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朱熹的教育目的:教人「明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用戶】Centurm Huang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 明人倫→孟子(B) 修己善群→朱熹

【用戶】pER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孟子滕文公篇:「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後世朱熹稱為“五倫”,將其為白鹿洞學規。 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譯:君應盡為君之道,臣應盡為臣之道,父應盡為父之道,子應盡為子之道。 朱熹:承 程頥:「涵養需用敬,進學在致知」 1.居敬窮理,性即理,道問學 經驗主義 2.理在天外,格物窮理 3.明五倫 4.「主敬以立其本,窮理以致期知,反躬以賤其貴」 「即物而窮其理」 「吾心之全體大用」 強調心靈主動認知功能 兩宋諸子中,何人主張教育目的在修己善群?---朱熹 陸九淵:承 程顥:教人識仁,主敬 1.心即理,尊德性 理性主義 2.明理 王陽明:承 陸九淵 1.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理性主義 2.理在心內,盡心窮理 3.教學注重「誘導」 4.「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為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