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9. 有司請吏於齊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請,桓公曰:「以告仲父。」若是者二。在側者曰:「一則告仲父,二則告仲父,易哉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則難;已得仲父,曷為其不易也?」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下列有關本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有司的請求不合理,所以桓公故意為難他
(B)桓公認為當重用賢人,不必凡事親力親為
(C)在側者認為桓公應改變自己治理國事的態度
(D)桓公施政的主張,根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51217
統計:A(52),B(1391),C(321),D(124),E(0)

用户評論

【用戶】Yiiyi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译文】齐桓公的时候,有晋国的客人来到,有关官吏请问用什么礼仪。齐桓公说了三遍:“去请示仲父”。因而身边的优伶笑着说:“做君主容易呀!一次两次告知仲父就行了。”齐桓公说:“我听说做君主的只在寻找人时费劲,使用人时就安逸了。我得到仲父是很艰难的,得到仲父后,做起君主来有什么不容易呢?” 【说明】齐桓公所说的对吗?是不是找到一个好臣子好部下,就可以安逸地容易地当君主了?领导的责任就是寻找到好下属吗?

【用戶】iatbyn01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C雖然被打臉了但一開始應該也有這樣想吧

【用戶】阿宅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仿改102年指考第11題

【用戶】Ellie Chen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齊桓公之時,有一位晉國人前來,屬下請問桓公接待的禮節為何,桓公說了三次「去問仲父(管仲)」。旁邊的弄臣笑著說:「當國君真省力啊!第一次說『去問仲父』,第二次還是說『去問仲父』」。桓公說:「我聽人說當國君的要費力找賢才,(找到賢才之後)在使用人時就會省力。我找到仲父這樣的賢才已經很難了,得到仲父之後,為什麼不省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