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2. 「雙關」是用一個詞語或句子同時關涉、照顧到兩種不同事物的修辭技巧,包含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義,詞句的兼指,構成雙重意義。下列選項屬於「詞義雙關」的是:
(A)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B) 乘月採芙蓉,夜夜得蓮子
(C)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D)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23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應屆上岸~謝謝阿摩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字音雙關──一字含有另一同音字的意義,...

【用戶】112上岸 謝謝阿摩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字音雙關=諧音雙關詞義雙關=一個詞有兩...

【用戶】lulu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資料來自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84790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

【用戶】yuping7421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綠葉成陰子滿枝」出自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後來流傳的杜牧詩作版本,則改為〈歎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詩人說道,可惜自己現在尋芳去得太遲了,實在無須怨怪春光何以驟然消逝。但見狂風將樹上盛開的紅花吹得七零八落、遍地狼藉,只見已形成綠蔭的大樹及累累結實的樣子了。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而這種意蘊之形成,似乎也並未與原詩的創作背景相去...

【用戶】應屆上岸~謝謝阿摩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字音雙關──一字含有另一同音字的意義,...

【用戶】112上岸 謝謝阿摩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字音雙關=諧音雙關詞義雙關=一個詞有兩...

【用戶】lulu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資料來自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84790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

【用戶】yuping7421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綠葉成陰子滿枝」出自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後來流傳的杜牧詩作版本,則改為〈歎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詩人說道,可惜自己現在尋芳去得太遲了,實在無須怨怪春光何以驟然消逝。但見狂風將樹上盛開的紅花吹得七零八落、遍地狼藉,只見已形成綠蔭的大樹及累累結實的樣子了。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而這種意蘊之形成,似乎也並未與原詩的創作背景相去...

【用戶】應屆上岸~謝謝阿摩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字音雙關──一字含有另一同音字的意義,...

【用戶】112上岸 謝謝阿摩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字音雙關=諧音雙關詞義雙關=一個詞有兩...

【用戶】lulu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資料來自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84790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

【用戶】yuping7421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綠葉成陰子滿枝」出自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後來流傳的杜牧詩作版本,則改為〈歎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詩人說道,可惜自己現在尋芳去得太遲了,實在無須怨怪春光何以驟然消逝。但見狂風將樹上盛開的紅花吹得七零八落、遍地狼藉,只見已形成綠蔭的大樹及累累結實的樣子了。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而這種意蘊之形成,似乎也並未與原詩的創作背景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