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學生行為讓老師的教學感到困擾時,教師可以發出「我-訊息」(I-message),引導學生深思熟慮自己的行為,下列何者不是「我-訊息」中應包括的內容?
 
(A)學生的「行為」造成了什麼問題
 
(B)由於該行為所產生的具體「效果」,故造成了問題

(C)該行為給老師帶來基本「感覺」是什麼
 
(D)這種感覺所帶來的「評價」是什麼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9882
統計:A(36),B(40),C(34),D(203),E(0)

用户評論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老師「評價」學生,所以學生沒有必要深思熟慮自己的「評價」。

【用戶】z049987zxv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小華上課時不斷傳紙條,陳老師對他說:「你在上課時傳紙條,會讓同學分心,我也會覺得你不在乎我上課的內容。」傳紙條(行為);讓同學分心(效果);讓老師感覺不在乎(感覺)

【用戶】張朝舜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教師問題的處理:高敦建議採用「我訊息」I-Message策略。有三部分:① 教師對學生不當行為,做不帶責備的描述。② 陳述該行為所造成的具體後果。③ 教師表示自己對該行為的感受。